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mba毕业论文: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4-09 10:21
摘 要
  
  在国家实施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下,我国政府也极其重视创业问题,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就是大学生群体。但是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有近 90%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的意向,20%有强烈的创业意向。2016 年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仅占毕业生总数的 3%左右。在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中,创业成功率只有 2%左右。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成为了专家学者普遍热议话题之一。社会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社会资源、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做一个整体研究,以便更好地对其加以引导,使得获得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社会网络是其重要依托路径和创业资源。本文从网络功能的角度将社会网络分为: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实际案列、引入问卷调查对创业大学生社会网络构建和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进而发现了社会网络支持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创业阶段社会网络的组成、特点和作用也都不相同,具体结论如下:
  
  (1)从新创企业的角度来看,每一种创业者在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所产生的作用均不相同。创业者基于信任建立了情感支持,能够使得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获得高质量的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且付出的成本较低。物质支持主要对物质资源的获取产生作用。信息支持主要是对业务资源的获取产生作用。社会支持主要对行政资源的获取产生作用。
  
  (2)创新企业处于不同创业阶段时,在利用社会网络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在新创企业创业之前,为了获得其他支持性网络通常会利用情感支持。在草创期的企业,则需要结合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在发展期的企业,则需要结合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
  
  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大学生创业行为和最终创业成效之间的相关性,认为在不同的创业阶段中,大学生获取创业资源的方式并不相同,在中所得到的创业成效,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企业的优势资源会影响其创业的成败,在企业的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须构建并维持一个优秀的社会网络,才能够为其挖掘更多关键性资源,这也是为其获取成功的基础。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资源,找到创作网络中隐藏的创业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被充分利用,进而获取创业成功。
  
  关键词: 社会网络,大学生创业,创业阶段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为促进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中,大学生群体受教育水平较高,这部分群体拥有果敢无畏的探险精神,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洞察力,也正是因为大学生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成为大众创业的中坚力量。政府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例如:简化注册公司手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用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邀请优秀企业家担当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在创新创业课堂中,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政府也引导各大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园,为创业团队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并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等等。多种途径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在创新实践中拉动就业。然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近 90%的大学生拥有创业想法,20%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在这些大学生中,创业成功率约为 2%左右。针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许多专家学者都有研究,让企业与其他发展中企业相比,因为资源的限制难以实现创业增长(韩炜、薛红志,2008)。资源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社交网络资源是否丰富,社会网络对初创企业而言十分重要,这是其获取社会资源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1.2 研究目的。

  在本文中,把创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来关注,研究其在创业行为中的“社会网络”,重点了解社会网络在不同创业阶段对创业行为的作用,对于创业中的大学生而言有着极强的借鉴价值。在大学生创业行为中,社会网络是创业资源的重要来源途径。在分析的过程中,将社会网络分为: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在创业的不同阶段,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者有不同的影响。根据每个阶段社会网络不同的特点,指导大学生如何有意识的拓展社会网络,提高社会网络资源利用率。

  1.3 研究意义。

  根据中国的国情,创业可以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和投资组合资源来实现。社会资源和个人因素都将会对创业者的创业带来影响。“人脉”的关键因素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商业团体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社会网络主要是指创业行为中所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即创业者操作项目机会识别过程中,团队建立运营后期,和其他企业和市场,客户之间建立了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按照有关外国专家和学者对创业和相关因素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1)实践应用价值。

  对社会网络更多的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创业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就是大学生,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通过大学生创业,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社会、学校和其他力量也加大了对大学生的创业的支持力度。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初期都会碰到很多难题,例如资金匮乏、社会资本少、经验不足等,因而需要关注采用何种措施才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成功进行创业的问题。本文在理论上解释了社会资源丰富的创业个体更有可能识别创业机会产生创业想法,不同的社会网络在不一样的发展阶段提供了不相同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者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社会网络和创业之间的关系时,已经得出了做到成熟的研究结论,在进一步研究了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团队、创业意向以后,可以有效的了解该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

  1.4.1 大学生创业相关文献综述。

  (1)大学生自主创业。

  朱仁宏(2005)在梳理了创业领域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后,他认为在解释创业现象和创业本质时,可以将机会观点和社会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创业实质上就是创业者展现出创业意向的交易活动,而这个交易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随后他在分析创业时,有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着手分析,他认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能够帮助其有效识别创业机会,同时也能够利用社会网络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在本文的研究中,那我创业实质上是在创业机会的引导之下创业者发起的个体商业行为,这种个体商业行为镶嵌在创业者个人的社会网络中。

  随着大学生创业学者深入的研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内容也越来越细化,视角也具有多样性。

  刘敏(2008)从大学创业教育角度指出了大学创业教育具有一定问题: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过于重视技能的培训,反而忽视了创业精神和其意识的培养。

  贺程(2011)在创业模式方面提出了六种模式:创业大赛模式,杭州模式,人大模式,北航模式,上海交大模式和黑龙江大学模式,并对与每种模式都做了解释。在创业融资这方面,柏思(2010)参考国际模式,结合国内情况,指出了我国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政府、经融机构、高校以及社会各个对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政府为主要导向,让其各个发挥了它们的主题的功能,使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并创建了有效、长久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

  辜胜阻(2007)认为,在创业文化方面,影响创业的精神动力源泉是创业文化,某个区域的创业和创新活动的频度和质量产生是受到了该区域的创新文化的影响,同时,创新文化也会影响该地区创业者的素质和创业方式的选择。除此之外,从创业氛围、不同学科创业情况等角度进行的研究的也有,但总的来说,围绕大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四个主体进行的研究还是居多。

  (2)大学生创业意向。

  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国民的创业意向来反映,该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就在于找到能够提高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文献以后,可以发现,创业意向重点研究的方向包括个体特质、环境因素、背景因素。Clelland(1953)指出,人们来源于对主人翁精神、领导力和成就的向往,才会产生工作动力。个体是否会开办公司,会受到个体成就感这一因素的影响。Bird(1988)认为,当然产生了创业意向以后,才会产生创业行为,正是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态度才能够实施某种行为(Ajzen,1991)。

  每一个创业者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性别、专业和人生经历都不相同,这些就是每个人的创业意向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的源泉。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行为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集合就是创业环境。本文通过分析提出,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等都会对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带来影响。

  (3)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

  大家对创业开展研究工作时,关于如何有效辨别创业机会的问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这也是相关学者都比较关心的。Kirzne(1973)通过研究提出,创业机会大多蕴含在市场以及生活中,和创业人的寻找没有任何关联性,也就是说每个人发现创业机会的可能性无差异,而只有能够有效察觉出创业机会的人,才能有效识别出相关机会。Caplan(1999)经过研究提出,创业机会需要创业人查找相关信息以及资源。Shaver 等(1991)通过共同分析提出,创业者有效查找搜寻相关信息是有效识别出创业机会的重要前提。Shane(2000)也通过相关分析提出,机会是客观存在的。Lumpkin 等(2005)通过共同研究指出,创业机会识别可以理解为,创业者可在市场中敏锐地观察到创业机会,并根据相关理念来谋求更多价值。

  通过对上述论述内容整理概括得出,“机会的客观性以及后期创造性”是相关专家学者在分析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时通常会重点关注的问题。Kirzner(1997)经过有关研究得出结论,上述观点相互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点,他在研究中发现,创业机会实质上是介于主动创造和客观存在之间的状态;其一,创业者无需刻意搜索,能够在不经意间获得创业机会,在一个偶然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创业机会;其二,当创业者本身的信息警觉性较高,就能够在刻意搜索过程中察觉信息并有效识别创业机会。

  刘万利(2010)经过汇总分析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得出,研讨创业的重中之重在于,按照社会网络、创业意识、以往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然而创业机会识别亦具有实时变化性,并且其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也会因此特性而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在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到实时变化性的问题。

  王飞、徐占东、顾瑜婷(2015)根据大学生社会网络基本构成上,设定出"规模—结构—强度"的表征维度以及测量量表,建立出"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创业意愿→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另外一方面,从最具代表性的 112 个数据中研究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影响到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网络的规模、结构以及强度维度;其二,根据研究分析社会网络提供的信息,以上提出的影响机制,是会经过提升主体进行创业的自主性之后,才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三,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后,可以设定出由大学生创业者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关于有效组建社会网络的实际方法。

  《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一书,由着名学者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2015)研究并共同编着,其书中内容提及到,他们面对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研究对象的人数共计 305 位,并通过开展分析以后得出如下结论:强关系不仅可以在情感上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正向的帮助,还能够培养恒心,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创业意念。当大学生构建了家庭以及学校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后,也能促进大学生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因此特别需要亲属、老师、同学给予的大力支持。因而,学校需要关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运用弱关系以及其它社会网络关系来取得有关信息以及相关资源。 而大学生也需要学习更多有关创业上的相关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汇集更多有利资源,积极为开展创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创业机会识别可以理解为,能够敏锐感知市场运作状态、资源的个体,可以寻获出新型的产品、服务、组织方式,并能够体现提升其价值的整个过程。

  (4)大学生创业团队。

  当创业者能够识别现在市场价值的机遇时,实质上就能够获得创业资源。除此以外,创业团队还必须拥有责任心,只有当专业团队充满干劲和责任心,才能够落实其创业计划。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由于其时间精力有限,也缺乏创业经验,要想获得创业成功,仅仅依靠大学生个人的力量是不足的。所以越来越多的创业是基于一个创业团队的形式去进行创业的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创业个体。而且创业它涉及到新技术的开发、创业者资源获取等一系列商业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正因如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才会首选大学生团队创业,目前各大高校也开始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组建创业团队的实践平台。

  王红军(2008)认为大学生通常会和自己拥有较好私交的伙伴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团队内部拥有较高的凝聚力,通常拥有相似的观点或想法。当地大学生创业企业从创业阶段向集体化阶段过渡时,创业团队会产生较高的人员流失率,此时大学生创业团队也最容易发生分裂。会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创业团队各成员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目标不同导致策略价值观有冲突;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的增长速度;在团队创业初期,并未制定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也并未针对每一个团队成员作出明确的责任分工。因此,王红军认为在建立大学生创业团队时,需要首先保证每一个团员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团员和团员之间在沟通与交流时并不发生利益冲突或思想冲突。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当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保证其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除此以外,大学生创业团队还有必要制定公平的利润分配方案。

  1.4.2 社会网络文献综述。

  (1)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指得是社会行动者及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的集合。行动者可以是个体、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刘军 2009)。Grabhergs(1993)经过分析认为,社会网络属于纽带关系,也是个体之间、组织之间进行不断互动沟通以后进行构建的。Adler 和 Kwon(2002)认为由社会个体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里的社会个体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血缘关系、友谊关系、婚姻关系或职权关系等等。王革以及张玉利(2004)通过分析认为,站在企业视角进行观察,社会网络中应该把创业人当作关键点,并将提升企业经济收益当作运作目标,可在个体之间、个体和组织之间、企业组织之间构建出关系网络。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人际关系看成是一种社会网络。Simonton(1975)曾经指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创业,通常会分析外部社会环境对创业活动带来的影响,因为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就像人际网络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使其从非创业者变为一个企业家。

  (2)大学生社会网络。

  当大学生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时,不仅仅能够为创业活动带来潜在的财富,也能够为新项目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Batjargal(2007)在跟踪调查中国企业家时发现,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当经营者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时,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Fogel(2011)在跟踪调查匈牙利创业者时发现,创业者的人际关系数量和人际关系质量,将直接决定创业者所能够得到的资金。据相关数据显示,创业者的初始启动资金中的 30%均来源于亲朋好友,这些亲朋好友大部分也是创业者最值得信赖的人。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社会网络,并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但大部分学者在解释社会网络时都是从关联关系的角度分析的。他们认为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网络,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社会活动实质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理解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人际关系网络,创业者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网络来获取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资源支持,这将成为推进创业者创业活动的关键。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网络”的研究成果数量庞大,上述的分类并不完善,但是还是能大致体现“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些特点及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社会网络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人类社会。本研究从自身研究出发,结合上述学者的成果,本文也提出了其定义:大学生作为创业者中的特殊群体,大学校园相关人士、政府职能部门、金融部门、客户、供应单位行业等一系列组织构成的全部社会关系正是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其中也涉及到了正式、非正式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其取得所需信息、资源和社会支持。

  1.4.3 文献评述。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分析了创业者和外部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理解了创业的内涵。在研究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时,学者们认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实质上就是创业者的一种信息交换和服务交换,在创业者的网络中,包括家庭成员、商业伙伴、其他创业者、大学校园、关联公司、政府等等,社会网络会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带来较大的影响。学者们在分析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时,主要是从大学生创业者个人的角度出发来着手分析的,还很少研究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事实上,当创业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其社会网络也会产生变化,社会支持网络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社会网络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来分析社会网络对创业的影响。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重点分析了与创业相关的研究综述,分析了社会网络和大学生创业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对已有社会网络理论和创业机会识别等理论进行分析。

  第三章: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指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

  第四章: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作用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详细的了解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来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手段。

  第五章:创业案例分析。从实际案例出发,指出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企业运用社会网络获取了哪些资源。

  第六章: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对策。提出创业企业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对策。

  第七章:总结。得出结论,并根据本人实际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1.5.2 研究方法。

  论文将主要运用以下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社会网络和创业相关的研究综述,分析大学生创业活动,了解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文献研究确立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且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是案例研究法,本研究的内容按照科学的调查报告、权威的着作,以及结合真实的大学生案例进行透析,通过代表性的文案使其具有说服力。

  三问卷调查法,主要是充分依托问卷调查对创业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现状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其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为创业大学生社会网络构建与完善打下基础。
·······

第3章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创业现状。

  3.1.1 大学生创业背景。

  自 1999 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以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能够进入各大高校接受更高的教育。随着各大高校扩招,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1999 年,我国高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2016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 765 万人,2017 年达到 795 万人,2018 年的毕业生欲将达到 820 万人(图 3.1)。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突破历史记录,使得高校毕业生不得不感到“就业季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题,这就使得“转变就业观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观念转变成为了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在国家对创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渴望能够证明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大学成为创新中心群体以后,那么大学校园就有必要为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帮助。一方面来讲,作为社会中最具潜力的创新群体,如果能够在大学校园中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活动历练机会,熏陶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就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为大学生今后的创新活动提供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就业,对那些已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资源的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创业方式就是将学校的创新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创业资源。

  在目前具有如此大的挑战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就业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传统的就业模式和就业方法也将面临着新的的挑战,而进行自主创业则成为重要的突破口,也是经济发展趋势,这就使得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

  3.1.2 大学生创业近况。

  2017 年底,在公布的 2016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报告中显示,目前毕业生已经初具创业规模,我国教育部直属的 75 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各不相同,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也有部分学生选择灵活就业。从该就业质量统计报告中的内容来看,和中国科协《“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以下简称双创评估报告)得到的数据不尽相同,从后者的相关数据来看,67.1%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中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74.3%的学生认为目前身边已经有同学或朋友开始创业活动。

  (1)双创评估报告中一组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为了实现个人理想的占 71%,为了丰富人生阅历的占 50.8%,因为就业不理想而选择创业的占 32.5%,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选择创业的占 28.5%,剩余 25.5%的学生是出于就业压力才选择创业。如图 3.2 所示的数据来看,社会人士创业经商和大学生创业经商之间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创业动机的非生存化。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尽管也有部分大学生是出于谋生或解决就业问题才选择创业,但这并不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整个社会动能的转变就是一个小小动机的转变折射而产生的。

  (2)通过大学生创业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资金的缺乏,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市场面的缺乏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图 3.3 中的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过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问题,其中 70%的学生都认为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创业;除此以外,大学生认为管理营销能力、技术水平、团队、市场渠道、人脉等各个方面也将会对创业带来较大的阻碍。从本次针对创业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中可以发现,70%的在校大学生已经开始创业,家庭积蓄是这些大学生的主要创业资金来源,这就表明大学生创业并未通过社会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

  (3)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前景预测缺乏自信,仅有 29.92%的学生认为自己创业能够“成功”。 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其次才会是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的领域”、“启动资金少、风险低的领域”和“当下社会的热门领域”,而 3.8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他们认为要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电商或者别人没有做过的新领域去尝试创业。

  (4)大部分同学对政策和高校的创业帮扶政策不了解(65.63%),78.63%的大学生指出所在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那么在这样一个大而复杂的创业环境背景下,目前社会各界在研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时都提出了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 10%,但也有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仅只有 0.01%。从广东省团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这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地区,其创业成功率为 4%,而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仅只有 1%。相比较而言,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 20%,远远高于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2 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

  3.2.1 大学生创业信息来源不足。

  大学生生活圈子相对简单,多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对整个市场经济不是十分了解,最直接则体现在校园创业风气之上,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不完善,创业氛围也不够浓厚。由于缺乏社会网络支撑,大学生创业团队无法多方位整合信息,梳理相应资源脉络,形成完整的创业共生体,社会网络的缺乏同时也导致了创新创业项目在进行过程中,视野狭窄,成功率低的结果。故而,构建社会网络,形成有生命力的团队,获取最全面的信息资源支持,将成为创业路上的基石与标杆。

  3.2.2 缺乏创业资金。

  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不可或缺的部分,缺乏资金,就算有新技术也很难付诸时间并坚持下去。自己每年还要需要大量的学费、生活费,想让别人投资更是难上加难。大学生创业的资金获取困难,就算是去做兼职,去勤工助学,也很难累积创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即使家里有条件扶持,或者通过贷款等渠道筹集了资金,也可能因为周转不畅和承担的投资风险,使创业变得极具压力,困难重重。

  3.2.3 创业团队互补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创业团队研究领域单一,思维限制度高,无法完成知识的高度整合性;2、创业团队组成成员,局限于同一个圈子,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阻碍多。由于社会网络的缺口或者局限性,很多创业合伙人想到好的点子时,只能找身边的朋友进行创业开发,这样会衍生出线性领域问题,从而导致创业项目无法顺利开展,导致很多很好的创业想法或者点子流失,可见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3.2.4 创业政策解读和获得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学生创业者本身对政府和学校的创业政策不是十分了解;二是优惠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享受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也并未建立健全的配套机制;三是我国的优惠政策大多向优秀的创业项目倾斜资源,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创业项目,则无法获得国家优惠政策的照顾;这是我国政府尽管提出应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但是还并未提出相应的配套机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力度远远低于预期。

  3.2.5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完善。

  虽然全国各大高校基本都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但是它的存在发挥的作用却极其有限。从创业教育来看,高校创业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起于最近几年,创业教育师资薄弱。首先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师源又严重不足,导致整体水平不高,出现一种即使在教育但是还是没有起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真正动起来的作用。换个角度,从各大高校创业氛围来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依旧相当薄弱,对于这件事情还是不够热情,就管理而言,学校在组织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弱化了创新创业的概念,不能大胆的投身实践。学校的舆论宣传方向也是着重宣传学习成绩突出和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事迹。

  3.3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家庭环境因素制约。

  从家庭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工作的期望是待遇好、压力小且层次高。大学生创业活动会受到家庭及亲戚朋友价值观和创业态度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状况,会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从社会认可度的角度来看,我国社会更接受稳定工作,相对于创业而言,社会更愿意接受铁饭碗工作。从我国目前显现出来的考研热和考公热现象,就能够看出我国社会对学生创业的认可度。不少人认为创业活动缺乏稳定性,且风险较大,对大学生创业活动并不看好。从大学生个人角度来看,由于受到自身就业观的影响,大学生本身缺乏创业意愿。综上所述,大学生在面对创业时往往缺乏创业意愿和创业动机,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3.2 学生的创业观念和素质水平的限制。

  创业在大学生看来只是一个美妙的想法与概念,大学生创业实质上是大学生和社会接轨的生存状态。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通常局限于专业知识或书本知识,这就使得我国的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市场实践经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也较差。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因此与一些成熟的社会人士在创业素质上有一定的差距,不少大学生创业者都缺乏对创意行业深入的调研。尽管创建活动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带来财富,但是也需要大学生创业者拥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判断,懂得深入研发技术和服务,这就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生创业者不仅仅需要拥有高昂的创业热情,同时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营销经验和出色的交际能力。

  3.3.3 学业与创业难以兼顾。

  顺利完成学业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虽然大学生创业能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也可以解决一些就业难的问题。但在校期间创业会占用同学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协调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下实践创业。

  创业大学生处于校园和社会经济双重环境之中,大家更容易认同“学生”的身份,相对“创业”就被弱化了。这是因为大学生受到学习的压力,才难以产生创业动机。压力和担心,根本让他们无法解决自身劣势所产生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大学生必须在大学四年中修满学分才能够允许毕业,如果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因为创业活动而无法修满学分,也会对大学生的正常毕业带来影响。因此,大学在校生缺乏创新创业休学的制度条件。

  3.3.4 创业能力与实际经验欠缺。

  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十分匮乏,社会实践经验也十分欠缺,创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创业者能否获得创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处于相同的环境中,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我国各地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水平还偏低,还无法满足社会要求。我国大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大学生在学校中综合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正是因为大学生长期在校园中,圈子较为封闭,难以发现市场机遇,即使面临市场机遇也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无法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大学生自主创业要求大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各类资源和信息整合起来,强调大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利用好自身的人脉资源、专业知识和资金资源来创建新的企业,进而为大学生创造经济价值。

  3.3.5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大学生创业首先要考虑资金问题,而资金来源的缺乏和较大的资金风险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资金是十分缺乏的,自有资金、贷款和风险投资成为主要的来源,加之学生自身积蓄十分有限、自筹资金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国家就业部门和银行对于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小,难以满足其较高的要求和较多的借贷条件,这使得大学生创业资金十分有限。

  3.3.6 创业教育、政府政策扶植与实际有差距。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通常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却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导致在我国各大高校存在大量高分低能的问题。我国目前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对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加以改革,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与实践性为主。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然而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的具体落实情况不太理想,与设想的结果差距很大。大学生申请相关政策扶植,补贴资金有限且申领程序复杂。以创业园区申报为例,它需要园区提供真实信息核查表以及园区企业台账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相关材料。门槛不高的扶植,需要创业者付出很多的精力去办理相关手续,而门槛高的扶植政策,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项目又达不到扶植标准。
·······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