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大学生群体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把控分析-985毕业论文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31 11:56
      摘 要
  
  在国家实施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下,我国政府也极其重视创业问题,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就是大学生群体。但是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有近 90%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的意向,20%有强烈的创业意向。2016 年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仅占毕业生总数的 3%左右。在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中,创业成功率只有 2%左右。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成为了专家学者普遍热议话题之一。社会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社会资源、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做一个整体研究,以便更好地对其加以引导,使得获得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社会网络是其重要依托路径和创业资源。本文从网络功能的角度将社会网络分为: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实际案列、引入问卷调查对创业大学生社会网络构建和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进而发现了社会网络支持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创业阶段社会网络的组成、特点和作用也都不相同,具体结论如下:
  
  (1)从新创企业的角度来看,每一种创业者在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所产生的作用均不相同。创业者基于信任建立了情感支持,能够使得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获得高质量的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且付出的成本较低。物质支持主要对物质资源的获取产生作用。信息支持主要是对业务资源的获取产生作用。社会支持主要对行政资源的获取产生作用。
  
  (2)创新企业处于不同创业阶段时,在利用社会网络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在新创企业创业之前,为了获得其他支持性网络通常会利用情感支持。在草创期的企业,则需要结合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在发展期的企业,则需要结合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
  
  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大学生创业行为和最终创业成效之间的相关性,认为在不同的创业阶段中,大学生获取创业资源的方式并不相同,在中所得到的创业成效,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企业的优势资源会影响其创业的成败,在企业的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须构建并维持一个优秀的社会网络,才能够为其挖掘更多关键性资源,这也是为其获取成功的基础。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资源,找到创作网络中隐藏的创业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被充分利用,进而获取创业成功。
  
  关键词: 社会网络,大学生创业,创业阶段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为促进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中,大学生群体受教育水平较高,这部分群体拥有果敢无畏的探险精神,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洞察力,也正是因为大学生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成为大众创业的中坚力量。政府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例如:简化注册公司手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用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邀请优秀企业家担当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在创新创业课堂中,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政府也引导各大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园,为创业团队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并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等等。多种途径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在创新实践中拉动就业。然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近 90%的大学生拥有创业想法,20%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在这些大学生中,创业成功率约为 2%左右。针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许多专家学者都有研究,让企业与其他发展中企业相比,因为资源的限制难以实现创业增长(韩炜、薛红志,2008)。资源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社交网络资源是否丰富,社会网络对初创企业而言十分重要,这是其获取社会资源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1.2 研究目的。

  在本文中,把创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来关注,研究其在创业行为中的“社会网络”,重点了解社会网络在不同创业阶段对创业行为的作用,对于创业中的大学生而言有着极强的借鉴价值。在大学生创业行为中,社会网络是创业资源的重要来源途径。在分析的过程中,将社会网络分为: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在创业的不同阶段,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者有不同的影响。根据每个阶段社会网络不同的特点,指导大学生如何有意识的拓展社会网络,提高社会网络资源利用率。

  1.3 研究意义。

  根据中国的国情,创业可以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和投资组合资源来实现。社会资源和个人因素都将会对创业者的创业带来影响。“人脉”的关键因素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商业团体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社会网络主要是指创业行为中所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即创业者操作项目机会识别过程中,团队建立运营后期,和其他企业和市场,客户之间建立了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按照有关外国专家和学者对创业和相关因素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1)实践应用价值。

  对社会网络更多的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创业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就是大学生,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通过大学生创业,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社会、学校和其他力量也加大了对大学生的创业的支持力度。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初期都会碰到很多难题,例如资金匮乏、社会资本少、经验不足等,因而需要关注采用何种措施才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成功进行创业的问题。本文在理论上解释了社会资源丰富的创业个体更有可能识别创业机会产生创业想法,不同的社会网络在不一样的发展阶段提供了不相同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者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社会网络和创业之间的关系时,已经得出了做到成熟的研究结论,在进一步研究了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团队、创业意向以后,可以有效的了解该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

  1.4.1 大学生创业相关文献综述。

  (1)大学生自主创业。

  朱仁宏(2005)在梳理了创业领域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后,他认为在解释创业现象和创业本质时,可以将机会观点和社会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创业实质上就是创业者展现出创业意向的交易活动,而这个交易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随后他在分析创业时,有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着手分析,他认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能够帮助其有效识别创业机会,同时也能够利用社会网络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在本文的研究中,那我创业实质上是在创业机会的引导之下创业者发起的个体商业行为,这种个体商业行为镶嵌在创业者个人的社会网络中。

  随着大学生创业学者深入的研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内容也越来越细化,视角也具有多样性。

  刘敏(2008)从大学创业教育角度指出了大学创业教育具有一定问题: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过于重视技能的培训,反而忽视了创业精神和其意识的培养。

  贺程(2011)在创业模式方面提出了六种模式:创业大赛模式,杭州模式,人大模式,北航模式,上海交大模式和黑龙江大学模式,并对与每种模式都做了解释。在创业融资这方面,柏思(2010)参考国际模式,结合国内情况,指出了我国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政府、经融机构、高校以及社会各个对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政府为主要导向,让其各个发挥了它们的主题的功能,使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并创建了有效、长久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

  辜胜阻(2007)认为,在创业文化方面,影响创业的精神动力源泉是创业文化,某个区域的创业和创新活动的频度和质量产生是受到了该区域的创新文化的影响,同时,创新文化也会影响该地区创业者的素质和创业方式的选择。除此之外,从创业氛围、不同学科创业情况等角度进行的研究的也有,但总的来说,围绕大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四个主体进行的研究还是居多。

  (2)大学生创业意向。

  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国民的创业意向来反映,该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就在于找到能够提高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文献以后,可以发现,创业意向重点研究的方向包括个体特质、环境因素、背景因素。Clelland(1953)指出,人们来源于对主人翁精神、领导力和成就的向往,才会产生工作动力。个体是否会开办公司,会受到个体成就感这一因素的影响。Bird(1988)认为,当然产生了创业意向以后,才会产生创业行为,正是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态度才能够实施某种行为(Ajzen,1991)。

  每一个创业者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性别、专业和人生经历都不相同,这些就是每个人的创业意向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的源泉。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行为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集合就是创业环境。本文通过分析提出,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等都会对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带来影响。

  (3)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

  大家对创业开展研究工作时,关于如何有效辨别创业机会的问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这也是相关学者都比较关心的。Kirzne(1973)通过研究提出,创业机会大多蕴含在市场以及生活中,和创业人的寻找没有任何关联性,也就是说每个人发现创业机会的可能性无差异,而只有能够有效察觉出创业机会的人,才能有效识别出相关机会。Caplan(1999)经过研究提出,创业机会需要创业人查找相关信息以及资源。Shaver 等(1991)通过共同分析提出,创业者有效查找搜寻相关信息是有效识别出创业机会的重要前提。Shane(2000)也通过相关分析提出,机会是客观存在的。Lumpkin 等(2005)通过共同研究指出,创业机会识别可以理解为,创业者可在市场中敏锐地观察到创业机会,并根据相关理念来谋求更多价值。

  通过对上述论述内容整理概括得出,“机会的客观性以及后期创造性”是相关专家学者在分析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时通常会重点关注的问题。Kirzner(1997)经过有关研究得出结论,上述观点相互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点,他在研究中发现,创业机会实质上是介于主动创造和客观存在之间的状态;其一,创业者无需刻意搜索,能够在不经意间获得创业机会,在一个偶然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创业机会;其二,当创业者本身的信息警觉性较高,就能够在刻意搜索过程中察觉信息并有效识别创业机会。

  刘万利(2010)经过汇总分析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得出,研讨创业的重中之重在于,按照社会网络、创业意识、以往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然而创业机会识别亦具有实时变化性,并且其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也会因此特性而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在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到实时变化性的问题。

  王飞、徐占东、顾瑜婷(2015)根据大学生社会网络基本构成上,设定出"规模—结构—强度"的表征维度以及测量量表,建立出"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创业意愿→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另外一方面,从最具代表性的 112 个数据中研究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影响到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网络的规模、结构以及强度维度;其二,根据研究分析社会网络提供的信息,以上提出的影响机制,是会经过提升主体进行创业的自主性之后,才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三,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后,可以设定出由大学生创业者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关于有效组建社会网络的实际方法。

  《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一书,由着名学者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2015)研究并共同编着,其书中内容提及到,他们面对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研究对象的人数共计 305 位,并通过开展分析以后得出如下结论:强关系不仅可以在情感上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正向的帮助,还能够培养恒心,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创业意念。当大学生构建了家庭以及学校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后,也能促进大学生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因此特别需要亲属、老师、同学给予的大力支持。因而,学校需要关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运用弱关系以及其它社会网络关系来取得有关信息以及相关资源。 而大学生也需要学习更多有关创业上的相关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汇集更多有利资源,积极为开展创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创业机会识别可以理解为,能够敏锐感知市场运作状态、资源的个体,可以寻获出新型的产品、服务、组织方式,并能够体现提升其价值的整个过程。

  (4)大学生创业团队。

  当创业者能够识别现在市场价值的机遇时,实质上就能够获得创业资源。除此以外,创业团队还必须拥有责任心,只有当专业团队充满干劲和责任心,才能够落实其创业计划。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由于其时间精力有限,也缺乏创业经验,要想获得创业成功,仅仅依靠大学生个人的力量是不足的。所以越来越多的创业是基于一个创业团队的形式去进行创业的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创业个体。而且创业它涉及到新技术的开发、创业者资源获取等一系列商业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正因如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才会首选大学生团队创业,目前各大高校也开始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组建创业团队的实践平台。

  王红军(2008)认为大学生通常会和自己拥有较好私交的伙伴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团队内部拥有较高的凝聚力,通常拥有相似的观点或想法。当地大学生创业企业从创业阶段向集体化阶段过渡时,创业团队会产生较高的人员流失率,此时大学生创业团队也最容易发生分裂。会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创业团队各成员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目标不同导致策略价值观有冲突;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的增长速度;在团队创业初期,并未制定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也并未针对每一个团队成员作出明确的责任分工。因此,王红军认为在建立大学生创业团队时,需要首先保证每一个团员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团员和团员之间在沟通与交流时并不发生利益冲突或思想冲突。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当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保证其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除此以外,大学生创业团队还有必要制定公平的利润分配方案。

  1.4.2 社会网络文献综述。

  (1)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指得是社会行动者及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的集合。行动者可以是个体、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刘军 2009)。Grabhergs(1993)经过分析认为,社会网络属于纽带关系,也是个体之间、组织之间进行不断互动沟通以后进行构建的。Adler 和 Kwon(2002)认为由社会个体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里的社会个体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血缘关系、友谊关系、婚姻关系或职权关系等等。王革以及张玉利(2004)通过分析认为,站在企业视角进行观察,社会网络中应该把创业人当作关键点,并将提升企业经济收益当作运作目标,可在个体之间、个体和组织之间、企业组织之间构建出关系网络。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人际关系看成是一种社会网络。Simonton(1975)曾经指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创业,通常会分析外部社会环境对创业活动带来的影响,因为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就像人际网络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使其从非创业者变为一个企业家。

  (2)大学生社会网络。

  当大学生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时,不仅仅能够为创业活动带来潜在的财富,也能够为新项目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Batjargal(2007)在跟踪调查中国企业家时发现,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当经营者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时,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Fogel(2011)在跟踪调查匈牙利创业者时发现,创业者的人际关系数量和人际关系质量,将直接决定创业者所能够得到的资金。据相关数据显示,创业者的初始启动资金中的 30%均来源于亲朋好友,这些亲朋好友大部分也是创业者最值得信赖的人。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社会网络,并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但大部分学者在解释社会网络时都是从关联关系的角度分析的。他们认为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网络,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社会活动实质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理解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人际关系网络,创业者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网络来获取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资源支持,这将成为推进创业者创业活动的关键。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网络”的研究成果数量庞大,上述的分类并不完善,但是还是能大致体现“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些特点及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社会网络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人类社会。本研究从自身研究出发,结合上述学者的成果,本文也提出了其定义:大学生作为创业者中的特殊群体,大学校园相关人士、政府职能部门、金融部门、客户、供应单位行业等一系列组织构成的全部社会关系正是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其中也涉及到了正式、非正式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其取得所需信息、资源和社会支持。

  1.4.3 文献评述。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分析了创业者和外部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理解了创业的内涵。在研究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时,学者们认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实质上就是创业者的一种信息交换和服务交换,在创业者的网络中,包括家庭成员、商业伙伴、其他创业者、大学校园、关联公司、政府等等,社会网络会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带来较大的影响。学者们在分析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时,主要是从大学生创业者个人的角度出发来着手分析的,还很少研究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事实上,当创业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其社会网络也会产生变化,社会支持网络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社会网络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来分析社会网络对创业的影响。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重点分析了与创业相关的研究综述,分析了社会网络和大学生创业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对已有社会网络理论和创业机会识别等理论进行分析。

  第三章: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指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

  第四章: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作用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详细的了解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来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手段。

  第五章:创业案例分析。从实际案例出发,指出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企业运用社会网络获取了哪些资源。

  第六章: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对策。提出创业企业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对策。

  第七章:总结。得出结论,并根据本人实际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1.5.2 研究方法。

  论文将主要运用以下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社会网络和创业相关的研究综述,分析大学生创业活动,了解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文献研究确立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且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是案例研究法,本研究的内容按照科学的调查报告、权威的着作,以及结合真实的大学生案例进行透析,通过代表性的文案使其具有说服力。

  三问卷调查法,主要是充分依托问卷调查对创业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现状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其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为创业大学生社会网络构建与完善打下基础。
······

第7章 结论

  
  本文在研究大学生创业不同阶段中社会网络关系所发挥的作用时,主要分析了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社会支持这四种社会网络关系。
  
  (1)大学生的情感支持网络对其创业意向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大学生在创业前,家人,朋友中的成功创业者对其有榜样作用;他们这种强关系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支持。财务来源的便捷性与充裕性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想法与意向,创业前的社会网络主要是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
  
  (2)大学生在草创期,社会网络中的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在这一阶段间接作用于社会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而言,拥有优质的社会网络资源极为重要。大学生社会网络信息支持网络对创业具有导向作用,创业项目的介绍和项目获取会给大学生创业的想法以及对所向往行业的跟进与了解。通过专业人士的项目规划与困难的解决能够推动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具体操作,信息支持网络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进行。在整个创业过程有具有指导意义。
  
  (3)大学生在创业发展期,企业的运营发展是整个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在现阶段,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尤为重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发展战略和内部职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仅仅依靠情感支持的强关系网络,已经无法为创业者后期的发展带来帮助,那么此时就必须依靠信息支持、社会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资源和信息,进而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大学生的创业成效会受到大学生创业网络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将创业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自身获取更多的创业资源。
  
  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拥有的优势资源并不是决定其创业成败的关键,而是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挖掘关键资源。这就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有目的的构建大学生创业网络,并能够将创业网络中的创业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使得这些资源被充分利用,从而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Ardichvili, Richard Cardozo, Soxirav Ray.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18.
  [2] Busenitz L. W.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6,34(4).
  [3] Baron. R.A., Shane. S.A. Entrepreneurship: A Process Perspective[M]. Cincinnati:Southwest.2005.
  [4] Burt R S.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2).
  [5] Christiana Weber, Jan Kratze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ValueCreation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mong Social Entrepreneurs[J]. Int. J. EntrepreneurialVenturing,2013,(3).
  [6] Corey C. Phelp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lliance network structure andcomposition on firm exploratory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0,(53).
  [7] Dietmar, G. Alexander, 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motional: How do Emotions Affect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Evaluation and Exploit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2010,76(1).
  [8] 王涛,黄苏萍,陈金亮. 基于社会网络与制度环境理论融合的创业过程研究[J]. 经济与理研究,2015,12:131-140.
  [9] 田铁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研究[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83-86.
  [10] 王竞一. 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3:82-88.
  [11] 宋清华. 大学生创业意向理论模型的建构——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6,02:36-37.
  [12] 杨俊,张玉利,刘依冉. 创业认知研究综述与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 管理世界,2015,09:158-169.
  [13] 李丁. 网络能力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机会识别能力和资源获取能力的中介作用[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3:77-81.
  [14] 舒清. 互联网思维下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以年年家玻璃小铺为例[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56-61.
  [15] 王昕. 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研究综述[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91-94.
  [16] 吴兰花.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综述[J]. 职教通讯,2016,10:74-76.
  [17] 袁小平.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研究[J]. 教育评论,2016,05:76-79.
  [18] 李军,杨学儒. 社会网络视角的创业学习与机会识别关系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6,08:69-75.
  [19] 高静,张应良,贺昌政. 农户初始社会资本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实证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47-52.
  [20] 杨俊. 新世纪创业研究进展与启示探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01:1-11.
  [21] 高静,张应良. 农户创业:初始社会资本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行为研究——基于 518 份农户创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3,01:32-39.
  [22] 金倩,王晓丹,包翩翩,虞元怡,吴明岳. 社会支持网络对杭州市下沙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 现代商业,2013,18:279-280.
  [23] 陈建安,金晶,法何. 创业胜任力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09:2-14.
  [24] 蒋剑勇,钱文荣,郭红东. 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968 份问卷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51-58.
  [25] 黄薇. 移动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途径的可行性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14,02:117-124.
  [26] 吴晓波,张超群,王莹. 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14,02:104-110.
  [27] 张秀娥. 创业者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J]. 社会科学家,2014,03:12-17.
  [28] 任胜钢,舒睿. 创业者网络能力与创业机会:网络位置和网络跨度的作用机制[J]. 南开管理评论,2014,01:123-133.
  [29] 刘娟,彭正银. 关系网络与创业企业国际市场机会识别及开发——基于中小企业国际创业的跨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8:74-79.
  [30] 张玲. 创业学习、创业意愿与创业知识的关系——基于远程教育学生的实证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57-166.
  [31] 王绍让. 社会网络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J]. 教育评论,2014,09:84-86.
  [32] 刘娟,彭正银,王维薇. 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创业机会识别与企业国际创业海外市场选择——基于中小型国际创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2:83-94.
  [33] 王飞,姚冠新.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升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8:57-60.
  [34] 杨道建,赵喜仓,陈文娟,朱永跃. 大学生创业培养环境、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4,20:129-136.
  [35] 李国彦,李南. 大学生创业者个体因素对创业警觉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创业政策的调节作用[J]. 教育发展研究,2014,19:38-43.
  [36] 韦雪艳. 中国背景下农民工创业成长的过程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2,02:197-207.
  [37] 岳甚先,陈曦. 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整合模型的构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02:84-89.
  [38] 郭红东,丁高洁. 社会资本、先验知识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78-85.
  [39] 徐红罡,马少吟. 旅游小企业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桂林阳朔西街案例[J]. 旅游学刊,2012,08:18-26.
  [40] 高静,张应良,贺昌政. 农户创业机会识别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 518 份农户创业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41-46.
  [41] 吕玲. 试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2:112-114.
  [42] 田虎伟.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培育[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03:106-108.
  [43] 刘沁玲. 基于创新型创业个体特质分析的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新思路[J]. 学术论坛,2011,05:184-189.
  [44] 朱晓琴,黄旭. 论企业家社会胜任力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J]. 商业时代,2011,16:85-87.
  [45] 刘元禄. 拓宽大学生创业社会网络的思考[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6:29-31.
  [46] 刘杰,郑风田. 社会网络,个人职业选择与地区创业集聚——基于东风村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06:132-141.
  [47] 李雪灵,景涛,任月峰. 创业者信息资源的形成及对机会识别的作用[J]. 情报科学,2009,07:1089-1093.
  [48] 杨涛. 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0:198-200.
  [49] 陈泽文. 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
  [50] 胡霞. 先前知识、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警觉性的中介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1] 黄细里. 以往知识、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4.
  [52] 范才山. 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53] 张梦琪. 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机会开发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54] 吴爱民. 多案例的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5] 李楠. 大学生创业学习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5.
  [56] 王浩. 大学生商业网络强度、先验知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57] 赵文娟. 大学生个性特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6.
  [58] 董海真. 基于创业团队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