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发展经济学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演变历程探讨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3-30 11:15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体系包括邓小平“硬道理”发展理念、江泽民“第一要务”发展理念、胡锦涛“科学发展理念”、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起到引领和导向发展实践的作用。把握发展理念的演进,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的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增强把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实践的自觉和自信。   关键词: 发展理念; 经济建设; 引领和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社会主要矛盾处于快速的量变积累中,回顾和整理这四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变过程,既让我们更清晰地发现经济发展进程的规律,又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加自觉地谋划长远发展,引领发展实践。   一、邓小平的“硬道理”发展理念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   邓小平“硬道理”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国际条件和国内背景。一方面认识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且更突出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国际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发达国家产业输出,经济全球化滚滚而来,中国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摆脱落后的现状,必须快速发展。   “硬道理”发展理念最大的特征就是紧扣和平发展的主题。改革开放早期阶段最突出的是经济发展问题与和平发展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工作就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既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又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   邓小平的“硬道理”发展理念的关键是在实践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首先把经济发展的速度搞上去,对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不合理成分和分配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转换,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打破农村“大锅饭”,在企业普遍实行责任制,打破城市的“大锅饭”。接着,邓小平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重点发展,加强对外开放,接连建立开放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既实现了特区经济的经济飞跃,又打造了开放发展的新样板,辐射并带动着更多的地区发展。邓小平还针对性地提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均衡发展格局,解决了普遍发展无力的状况。邓小平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设计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由温饱到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党和人民实现改革开放目标的宏伟蓝图和具体要求。为了扫清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检验标准(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首次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和短缺经济问题。   二、江泽民的“第一要务”发展理念   “发展是第一要务”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当时,粗放型经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结构需要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思想观念需要由“增长型”向“发展型”转变,增长不等于发展。“第一要务”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推陈出新,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发展思想。 中国特色党的发展理论演变历程探究   “第一要务”发展理念的形成也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密切相关。一方面,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国家之间长期而来的矛盾得以缓和,产生了更多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发达工业国家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全球布局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改革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发展格局和动力的变化,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逐步增强,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急需创新,以此来适应时代需要,助力经济健康有效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第一要务”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第一要务”发展理念是在邓小平“硬道理”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江泽民提出的“第一要务”发展理念是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科学地理清了先进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找到了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钥匙,明确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价值主体。   “第一要务”发展理念相较于“硬道理”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方法论和怎么做,“第一要务”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体现出发展的核心作用,将发展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面对困难时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问题,集中精力把综合国力搞上去,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问题,“发展是第一要务”成为新阶段引领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理念。   三、胡锦涛的“科学发展理念”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整体发展现状和国内发展情况深入研究,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科学发展理念的主要特点是要求经济发展不仅要快,而且还要更好。过去,发展的速度被放在了核心的位置,始终贯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过多地要求和重视发展的量,却较少注意到发展的质,对高速度增长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够注意。而到了科学发展理念阶段,发展的质成为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先是提出“又快又好”地发展,进而提出“又好又快”地发展,稳中求进。   科学发展理念对促进国家发展和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出强大的引领指导作用。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积极吸收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当中已经产生突出成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系统总结了各领域以及国外在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不断优化升级发展要素,又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减少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经济长远发展。   四、习近平的“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非凡进步的同时,也有许多的问题和新矛盾接踵而至。在国际环境上,国际方面更加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倡导绿色发展,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国内环境上,中国经济步入“经济新常态”,而我国广泛存在的粗放型生产结构已经威胁到了经济的长远有效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结构有效调整,向健康方向转化,行稳致远,并针对“经济新常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力解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高度,制订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在编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五年即“十三五”规划时,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创新发展进一步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动力不足的问题,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只有加强创新,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主动调整生产结构和发展模式,才能够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协调发展是针对发展当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只有处理好协调好发展主体与客体双方之间的关系,平衡区域发展之间的过大差异,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之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和建设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新型区域发展理念,丰富了我国经济发展层次,使经济更上一个台阶。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去,我们认为要征服自然,但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发展经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一系列自然灾害,我们又开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体现出领导集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越来越科学了。习近平通过论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论证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优先性。习近平还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强调在国家建设的各方面都要重视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世界第二大GDP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只有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发展,才有更多的国际事务话语权,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一带一路”、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理念的最新体现。“一带一路”的特点是追求双(多)方互利共赢的双向、自愿的合作,有效地加强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深化合作特别是产能合作,建立坚实长远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   共享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强调让发展的福祉惠及到每一个人,这也正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共享发展强调国家的发展属于每一个人,并且更加侧重于帮助弱势群体,比如“三大攻坚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消除户籍壁垒、提高重点高中农村学生比例等具体举措,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以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为根据,是对历史发展理念的总结和更新后所得出来的,内容丰富全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间形成统一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工作的核心理念,不懈付诸实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切实将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   五、总结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体系是逐步形成的,有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对执政党中心工作进行不断探索,秉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人的解放发展”社会实践,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国情变化中提出或者发展出新的发展理念,从邓小平的改革发展理念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论述,到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阐述,到胡锦涛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的“五大发展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发展问题的要求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深化,理念不断成熟。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发展理念进行总结和创新,实践证明发展理念是历史的选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引领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这一发展理念体系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居于战略指导层面,是行动指南,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体系处于战术行动层面,理念体系是其理论体系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相应的展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引领经济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掌握的实践论的集中体现。在“五年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必须贯彻党的发展理念所要求的发展思路和手段、发展方向和标尺、发展着力点和重点领域。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体系是以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重要导向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邓小平的“硬道理”发展理念、江泽民的“第一要务”发展理念、胡锦涛的“科学发展理念”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在内的发展认识和实践上的一次一次突破,烙印时代特征,在解决主要矛盾上不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迅速地改变了我国社会生产落后的状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更加紧要,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发展理念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各有其历史阶段的侧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的“硬道理”发展理念强调怎样实现更快速的发展,江泽民的“第一要务”发展理念强调怎样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胡锦涛的“科学发展理念”目的在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的“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怎样实现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关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体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不断提升新的发展品质,形成新的发展力量和实施机制,具有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可操作性,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更是我们实践的尺子与拐棍,使我们自觉自信地抓发展。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