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婚约财产纠纷中的法律难题探析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17 17:18
摘 要
  
  婚约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风俗习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建国之后的立法一味地强调“破旧立新”,剔除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对婚约制度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然而民间的婚约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并且因婚约而引发的纠纷依然广泛存在,并且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约财产纠纷所涉及到的财产种类越来越多、财产价值越来越大,不仅有彩礼、首饰,一些案件中还有价值更高的房屋、汽车等,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激化当事双方的矛盾,对当事人、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自 2004 年起开始施行的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对彩礼返还规则做出了相关规定,实现了我国婚约彩礼规定从无到有的跨越,但因其规定模糊不清、不够明确充分,导致实务中案件处理时法官没有具体统一的裁判依据,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案不同判现象严重。因此婚约财产纠纷中产生如此之多的问题,亟待立法的完善加以解决。
  
  通过梳理实务中的典型案例,发现婚约财产纠纷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婚约财产案件中的彩礼返还范围难确定、现有的彩礼返还规则难操作,案件当事人诉讼地位不确定、代理人代理权被滥用等,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有立法的缺失、理论界对婚约财产纠纷实务的研究不充分、社会上对婚约习惯存在的一些偏见和误解等。
  
  解决这些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有现实必要性。而要想解决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既要对婚约习惯有客观正确的充分认识,也要了解婚约财产纠纷背后所涉及到的法理依据。通过对婚约本质的研究,认定婚约具有契约性,但是婚约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具有一定的人身属性,能对当事人产生道德上的权利义务。而且婚约虽然不是结婚的法定程序,但是实际上与婚姻的缔结有前后承接关系,是男女对婚姻的事先约定,没有婚约中达成的结婚的合意,就没有婚姻的缔结。
  
  当下西方大多数有婚约习俗的国家仍然通过立法对婚约制度加以规范调整,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婚约制度立法现状的归纳和整理以及分析研究,在我国亲属法中重新建立婚约制度也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我国与其他地区、国家国情不同,且基于不同的传统民俗、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法律背景,在我国不适合再另外建立婚约解除损害赔偿制度来对婚约财产纠纷进行解决。
  
  最后在以上的研究与思考之基础上,提出了对婚约制度立法、彩礼返还范围、返还比例、返还规则、婚约财产纠纷当事人确定、以及代理人代理权限制等方面的立法建议,希望立法者未来能够在民法典婚姻法部分纳入婚约制度,通过法律对婚约习惯进行规范,并在彩礼返还规则上加以完善,细化彩礼返还规则,加入无过错保护、以及妇女权益保护等考量因素。而程序法也应当对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明确,婚约财产案件的当事人应当仅限于婚约男女当事人本人,同时应当对代理人代理权进行明确限制,规定在无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必须亲自出庭,防止代理人权利被滥用。并建议在立法之前发布典型指导性案例,以便尽早对这些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婚约,彩礼纠纷,返还规则
  
  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custom of our country, engagement has been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for thousands of years.However,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legislationemphasizes "abolishing the old and estab1ishing the new", which excludes the feudal ideology and culture,and adopts the attitude of avoiding the engagement.But the civic engagement phenomenon did notdisappear, engagement and the disputes caused by engagement are still widespread, and with the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kinds of property involved in thedisputes over engagement property, and the value of property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not only thedowry, jewelry, but also some valuable houses and cars in some cases. If it can not be properly resolved, itwill intensify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both concerned parties, and will have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the parties and the society.Since 2004,China's Marriage Law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I has made relevantprovisions on the return rules of the bride price, and has realized the stipulation of the engagement betrothalgifts in China from scratch.However, because of its vague and unambiguous provisions, the judge has nospecific unified referee basis, too large discretion and ser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ase of the samecase.Therefore,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arising from engagement disputes that we need to be improvedby legislation.
  
  By combing the typical cases in the practic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ases of engagement propertydispute are as follows: the scope of the reversion of the bride price is difficult to be determined, the existingrules of the reversion of the betrothal gifts are too abstract so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the status of thelitigants in the case uncertainty, the agent's right to be misused, and so on.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are the lack of legislation, the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the divorce dispute cases,and some prejudice and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marriage habits in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se practice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weshould not only have an objective 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agement, but also understand thelegal basis of the settlement of the marriage dispute.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of the marriagecontract, it is found that the engagement is contractual, but the engagement is a special kind of contract,which has a certain personal property and can produce mor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the parties.Andalthough the marriage contract is not the legal procedure of marriage, but in fac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engagement and the marriage, it is a marriage agreement between men and women, nomarriage agreement in the marriage, there is no marriage.
  
  At present,most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est that have the custom of engagement still adopt thelegislation to regulate the marriage contract.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ve status ofthe engagement system in Taiwan and Germany, Switzer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reestablish the system of engagement in our country's kinship law. However,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otherregions and countries, and based on different traditional folklor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religious beliefand legal background,in our country it is not suitable for engagement to remove damage compensationsystem to solve the engagement property disputes.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and thinking, the legislative proposals on the legislation ofthe marriage system, the scope of the return of the bride price, the proportion of return, the rule of return,the parties to the disputes of the marital property disputes,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agent's agency rightsare put forward.This article hopes that the legislator will be able to include the marriage system in the civilcode marriage law in the future, standardize the marriage customs through the law, improve the rules of thereversion of the bride price, refine the rules of the reversion of the bride price, add the protection of no fault,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and other considerations.And the procedural lawshould also make clear that the parties to the marriage contract dispute case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Theparties to the marriage contract should only be limited to the parties to the marriage contract. At the sametime, the agent's right of agency should be restricted clearly, and the parties must appear in person in personwithout special circumstances and prevent the abuse of the rights of the agent.It also suggests that typicalguidance cases should be issued before legislation, so as to solv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se practices asearly as possible.
  
  Keywords:The marriage contract, The bride price disputes, The return rules

引 言

  婚约制度是男女双方对于日后建立婚姻关系的约定,俗称订婚或定婚。纵观古今中外,婚约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婚姻家庭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开放,婚约制度不如古代时期那么严苛,曾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然而在当今的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婚约的传统风俗,把订婚当作结婚的必经程序。婚约虽然不会对男女双方产生法律上的约束作用,不会导致双方当事人人身关系的变动,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与婚约伴随着产生的是彩礼,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财产问题。如若双方在订婚后顺利缔结婚姻,诚然是两家皆大欢喜。但若由于各种原因婚约被解除,当事人分道扬镳,那么关于婚约产生的一系列财产纠纷也随之而来,往往当事双方由于婚约期间财产关系引发的纠纷反目成仇、对簿公堂。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努力的目标,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及妥善处理好有关纠纷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我国婚姻法中缺乏对婚约制度的立法,最高院设定的彩礼返还规则在实务中操作性不强,容易导致司法裁判的混乱,使得法官裁判时依据不明、裁判尺度不一,同案异判等现象。

  对于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由于其特殊性,不能将其视为一般的合同纠纷、债务纠纷等类案件来处理。而我国对于婚约财产纠纷的最明确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①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在该规定之下只要符合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收受彩礼的一方就应当返还彩礼。该司法解释使得我国对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的彩礼返还问题有了法律依据,但该条规定过于简单,与我国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复杂多样不适应,在实践过程还是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应当对婚约制度进行完善,针对实务中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

  国内理论界对婚约习惯已经有较为可观的研究,主要围绕婚约的历史沿革、婚约的概念及效力、彩礼的含义、性质及返还等问题,着作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关于婚约的概念,杨大文教授在《婚姻家庭法学》中指出婚约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对婚姻关系的事先约定,订立婚姻的行为称为订婚。”②巫昌祯教授在《婚姻与家庭法学》中指出“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叫来结婚为目的所做的事先约定。”③关于婚约的性质,台湾王泽鉴教授认为:“根据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中就订婚、结婚、离婚及夫妻财产制等相关法律规则的设置来看,婚约的性质符合民法概念中的契约说理论。”④史尚宽先生认为:“婚约既是债法上契约又是亲属法上的契约,对于婚约应首先适用亲属法上的规定,在亲属法没有规定,则适用民法及债法之一般规定,但不得违反亲属法中强制规定。”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婚约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可被诉至法院强制履行,但是会在道德上对婚约关系当事人产生权利义务。“婚约只是一种具有道德约束力的协议。”⑥彩礼的含义,史尚宽教授这样认为:“彩礼是证明婚约的成立并以将来应成立的婚姻为前提而敦厚其因亲属关系所发生的相互间的情谊为目的的一种赠与。”⑦关于彩礼的法律属性理论界分别有“所有权转移说”、“附义务赠与说”、“附条件赠与说”、“从定金说”

  等观点,其中王利明教授支持的是“所有权转移说”,王泽鉴教授没有明确指出支持哪类观点,但是他在《民法总则》中表示“婚约的聘礼究竟为附负担的赠与还是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其主要区别是在乎前者须先经撤销始得返还,后者则条件成就时赠与失去其效力,受赠人有返还义务。”⑧但是对于婚约财产纠纷实务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论文中,比如:黄小筝的《彩礼返还纠纷司法裁判的‘法’与‘理’》⑨、李志浩的《利益平衡下的彩礼返还研究》⑩、吴家林的《解除同居后彩礼返还的法律探讨》11、丁守娟的《论我国彩礼返还规则的立法完善》12、潘君《彩礼返还法律问题研究》13等。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因此在婚约制度立法方面主要研究了大陆法系中的德国和瑞士,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研究发现在我国台湾民法典中仍然保留着婚约制度,婚约制度如同其他法律制度有着大量的篇幅。而瑞士、德国等国家在立法中通过对婚约的形式、性质、法律性质、成立婚约的条件进行明确,并且这些国家或地区针对婚约解除后的财产纠纷问题设置了损害赔偿、抚慰金等规定,方便婚约解除后财产纠纷的解决。

  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对现行我国婚约习惯的研究,结合我国法律现状以及显现出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各方面原因,通过比较、借鉴我国台湾以及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婚约立法经验,对于在我国婚姻法中完善婚约制度提出一些法律建议,用以解决实务中婚约财产纠纷出现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几起典型婚约财产纠纷所反映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典型案例。

  1.案例一。

  牛某(男方)、温某(女方)经媒人介绍认识,于某年某月订立婚约,当日经媒人手给付温某礼金 38800 元,及购买衣服和首饰款为 35000 元。在订立婚约后一年举行了结婚仪式,之后双方共同生活了一年多,但在此期间一直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之后由于男方长期家庭暴力的原因,两人于婚后一年开始分居,又因婚约财产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牛某将温某诉至法院,案件经过一审、二审程序后,温某仍不服,因此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温某的再审申请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①其认为这些首饰、衣物都是男方表达自己的情意而赠与的定情物,是其自愿赠与的,不在应当返还的彩礼范围内。②一、二审判决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判令再审申请人退还被申请人彩礼款28000 元违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双方举行了结婚仪式,共同生活了一年多,已经履行了男女双方成婚的目的。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再审申请人完全尽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妻子的义务。而且男方有过错,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长期对其实施家庭暴力,严重损害了再审申请人的身心健康。③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完全是由于被申请人的过错造成的。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举行结婚仪式后,曾多次要求与被申请人办理结婚登记,但是被申请人总是以种种借口拒不办理结婚登记。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温某与牛某在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同居后分手,牛某起诉请求判令温某返还彩礼,依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应予支持。但由于温某与牛某共同生活时间较短,根据风俗习惯,不宜全部返还。彩礼款 38800 元,酌情返还 28000 元;购买衣服和首饰款 35000 元,退还金项链和金手链各一条、金耳钉一副、钻石戒指一枚,价值两万多元,一审、二审法院给予维持,并无不妥。温某提出牛某有预谋的不与其办理结婚登记、对其施暴等问题,因其提供的证据尚不能证明其主张,对此不予支持。裁定驳回温某的再审申请。

  抛开本案中法院的判决合理与否不谈,笔者认为本案反映出的问题实在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针对应当返还的彩礼范围规定太笼统,彩礼是仅指现金礼金,还是包括三金在内的所有具有缔结婚姻目的的赠与;其次,我国《婚姻法解释二》

  中针对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彩礼返还问题规定的返还规则没有考虑一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情形,规定过于简单,未体现保护无过错方、保护弱者、保护妇女权益的原则。虽然实践中一些法官也会考虑到双方的过错情况进行裁判,但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时候为了实现案件判决结果的实质公平,只能将目光转向法律原则;再次,我国《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第一种情形未考虑双方当事人举行过“仪式婚礼”且共同生活,只是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规定仍需返还,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不利后果由女方来承担,可能违反公平正义原则;最后,针对不同案件不同案情,法律没有明确的返还标准,即返还比例,而都是由法官在个案中酌情判决,自由裁量权过大,“酌情返还”造成实务中同案不同判现象严重。

  2.案例二。

  林某之子与曾某之女通过他人介绍后相识,双方家长商定择日为子女举办订婚仪式。并在订婚之日,男方交给女方 2 万元礼金以及首饰“三金”。但到林某提出安排子女婚期时,遭到拒绝,因此请求曾某酌情返还礼金 15000 元及金饰。本案经过一审裁判原告的诉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但是被告曾某不服提出上诉,辩称:……其没有收到任何礼金,是其女儿收了对方的礼金以及首饰,本案原审中将上诉人列为被告是错误的。

  因此二审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证据认为:……本案诉讼主体应为婚约关系的当事人本人,而原审法院却以婚约双方当事人的母亲作为诉讼主体,属于遗漏主要当事人,违反了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因此作出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这也是一起很普通的婚约财产纠纷的案例。本案主要问题就是关于如何确定婚约财产案件的诉讼主体,即婚约关系双方当事人的父母能否参加到儿女们的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来。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当事人适格制度以及亲属法婚约制度的不完善,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不一。

  3.案例三。

  婚约财产纠纷中出现的代理权被滥用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实务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因法律规定的缺失而导致的通病,给庭审中的举证质证环节带来了很多不便,在此简单举例表明:甲男和乙女是恋人关系,也曾按照当地风俗举办过订婚仪式,在仪式上男方向女方交付了彩礼,包括礼金、三金等金钱财物。之后双方由于某种原因走向分手,又因财产纠纷诉至法院。这大概是几乎大多数婚约财产纠纷的发展模式,但其特殊之处就在女方当事人对于代理人授予的是特别授权,在庭审当日女方当事人本人不到庭,仅由代理人代为出庭。这本也无可厚非,如果仅仅是针对财产关系举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对案件的实体问题处理直接做出决定并明确表态,并无不妥。但实践中却通常涉及到双方当事人是否共同生活的事实认定,当事人未亲自出庭,也未出据相关的书面意见,却由女方当事人律师在法庭上坚称自己一方当事人与男方发生过性关系,或者曾经有过共同生活,这实属尴尬至极的情景,也给庭审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于自己主张的事实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将要承担该事实不被认定的不利后果。但是不仅仅因为涉及当事人隐私的证据不便于代理人主张,而且由于现实中婚约彩礼的给付大多没有立字据,也不都是公开交接,实践中当事双方对于彩礼的给付情况,如是否给付、给付金额容易产生分歧,如果当事人不到庭,真实情况难以查清认定。

  除此之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出庭应诉。但是有些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到庭,比如针对离婚案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笔者认为婚约虽然不同于婚姻能使双方当事人产生人身法律关系变更,但婚约同样涉及家庭,涉及感情,以及私生活,婚约财产纠纷区别于普通的民事纠纷,具有一定的人身性、公益性、私隐性。尤其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 10 条中规定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原告诉至法院请求返还彩礼,法院应予以支持。这一规定致使办理过结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是否共同生活成为彩礼是否返还以及返还多少的关键要点。然而针对双方当事人共同生活这一事实进行举证质证具有一定的人身属性和隐私性,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进行明确,而不应对代理人进行特殊授权由代理人进行主张。因此笔者认为法律应当对此作出明确的限制。

  (二)我国婚约财产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具体而言实践中婚约财产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既有实体方面,也有程序方面。实体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因婚约解除后的彩礼返还范围及比例、现有的彩礼返还规则不够完善。程序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案件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确定、实务中案件代理人的代理权被滥用。

  1.彩礼返还范围缺标准。

  我国《婚姻法解释二》中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过于简单,而且之后也未曾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加以明确,这使得该规定无法应对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况。首先,《婚姻法解释二》中第十条是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但是何为彩礼?仅按订婚风俗给付的现金才是彩礼?或者只要男女双方是基于缔结婚姻目的赠受的就属于彩礼?时间上是仅限于订婚前后,还是包括订婚之外的日常交往过程中?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约所涉及的彩礼价值也在不断升高,不仅有较大数额的礼金、金银首饰,有的还有更昂贵的汽车、房屋等。更有在婚约订立之前的恋爱期间一方怀着日后结婚的心态而赠送的价值较大的礼物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如家传玉镯等,如若不归至此法条中所规定的彩礼范畴,而收受方不予返还,那么对于给付方也有失公平。因此没有具体的返还规则,造成了法官在裁判时没有统一的裁判标准,随意性大。这些在当事人之间来往的财物究竟是何种性质、该如何裁判在实践中难以把握。

  其次,返还的比例不明确。对于婚约财产纠纷的具体返还规则我国法律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定,还是仅有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有所涉及,其中规定“符合应当返还的三种情形,当事人请求返还的,法院应当支持”。但是该条并没有说明法院是应当支持当事人的全部彩礼返还诉讼请求还是仅是支持部分。现实中这些都由法官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案情进行自由裁量。但实践中情况复杂多样,法官在具体个案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太多,比如公平正义、保护妇女权益、婚姻自由、信赖利益保护、尊重习俗等,这样使得法院的判决五花八门,相同情况下判决的返还比例相差悬殊,当事人觉得司法不公正,但是法院也无法做出合理有说服力的解释,既有损司法的公信力,也会加深当事双方的矛盾。况且当下的婚约财产纠纷涉及到的财产多种多样,有现金、物品。物品还分为消耗品和非消耗品,那么是返还原本的全部价值还是现存价值,法律也未作说明。

  2.彩礼返还规则难操作。

  (1)未体现保护弱者一方的利益:男女有别。

  莎士比亚曾说:“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女性天生是脆弱的,在婚约、婚姻关系中大多数女性也是处于劣势、被动的地位,解除婚约、或者离婚对女性来说其要面对和接受的未来的压力要多于男性。不仅是因为男性与女性在身体构造上不同,男性一般强壮于女性。现实中订立婚约的女性一般都正处于最美好年华,在经历一段失败的感情之后,不仅心神精力耗费巨大,有的人声誉也会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一个女性如若订婚后又被退婚,在周围人眼里是一种被否定的存在,从而其社会地位也会降低。而男性一般受到的影响较小,现实中有很多男性在分手之后照样可以迅速地再娶妻生子。

  山西某法院曾经有这样一案:张某乙(女方)与郭某甲(男方)是 2008 年订婚,订婚时男方承诺在村或县城购买或盖房子才订婚,且男方及其家人承诺订婚后就尽快领证并典礼完婚,但郭某甲并没有履行承诺,并一直拖了七年不办理结婚手续,最终女方年龄过大,无法再等待下去,才请求解除婚约,双方因为订婚时候的彩礼问题产生纠纷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决张某返还郭某约 70%比例的彩礼。然而这七年的时间不仅给作为女方的张某乙名声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也耽误了其 7 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使其错过了许多与另外他人结合的机会,给其此后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张某及其家人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公平、不合理,其受到的这些损失是用多少钱都弥补不了,更何况还要退大部分彩礼钱给男方。

  以上这类案件,由于我国亲属法中婚约制度的不足,以及婚约解除的损害赔偿制度的缺失,使得受损害方在婚约解除后无法走损害赔偿这一路径追索权益。如果女方在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之外提出“青春损失费”,这在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笔者认为法律应当在保护彩礼给付方的利益同时,又应当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当事双方的法益平衡,在彩礼返还规则上适当地对无过错女方当事人予以照顾,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弱者权益。

  (2)没有考虑过错情形,直接规定返还不合情不合理。

  中国的彩礼制度自古以来就有“男方悔婚,订金不退;女方悔婚,返还订金”的说法。历史上唐律曾经对于婚约关系中的悔婚者有过给予刑罚的规定,但明律中规定:“未成婚男女,有犯奸盗者,另一方有权利解除婚约,而不适用悔婚时的处罚措施。”14说明明律在唐律规定的刑罚措施上加入了一方有重大过错即犯奸盗罪等的考量因素,在此种情形之下对于悔婚一方给予免于刑罚的宽恕。在之后的清律中也有规定,“订婚之后如果一方有犯奸盗者,解除婚约的一方如果是聘礼的给付者,则可以收回聘礼,如果是聘礼的收取者,则不必返还已经收取的聘礼,且不受法律惩罚。”15此外清律还规定:“五年无过不娶,及夫逃亡三年不还者,并听经官告给执照,别行改嫁,亦不追回彩礼。”16由此可见,在清朝的法律规定中,如果给付彩礼一方的品行不端,或者有严重的过错的,或无故不履行婚约的,另一方可以另行改嫁,且不必退还聘礼。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如果是由于给付者的原因造成婚约不得实现的,不得收回聘金,如果是由于收受聘金者的原因导致婚约无法实现的,需返还聘金。

  这一返还规则的形成在我国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也曾经是民间公认的较为公平公正的处理原则,符合老百姓的基本价值判断,为民间的善良风俗所认可。但是众所周知,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中并没有延续这一历史风俗习惯,虽然不能否定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彩礼给付方的权益,但该条规定中并未区分当事人有无过错的情形,而是规定的过于简单、一刀切。而现实情况比法律规定的复杂多倍,很多婚约当事人走向分手,都是因为对方有一些自己确实容忍不了的问题,比如:出轨、家庭暴力、赌博、冷暴力、吸毒、虐待、无理由拒不结婚一拖再拖等。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容忍不了这样的伴侣,也无法如当初订立婚约时所愿地走入婚姻。另外彩礼的给付本身就具有一种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于未来婚约的履行有一定的保证作用,如果是给付方有过错,应当承担损失这笔财产的后果,而如果是收受方的过错,则应当无理由返还彩礼。因此在一方有重大过错的情形下,法律不能强人所难,应当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进行协调和平衡,特别是对于在婚约成立之后有较大付出的无过错方。

  曾有学者说:“现实生活中人们广泛采用婚约是因为婚约存在道德的规制效力。婚约的采用能增加未来结婚的期望性。但是,如果婚约仅有道德约束性而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那么婚约就很有可能只是约束了有道德的守约人,对道德低下的人任意毁约反而是一种纵容。”17婚约本身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受法律保护,如若不对有过错的当事人进行财产上的惩罚,这样会减少有过错方的约束,而加重另一方的风险负担。因为法律不考虑当事人的过错与否,无论订立婚约后如何肆意妄为,如何犯错,都不会有财产上的损失。而无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在承受了精神痛苦后,财产上亦不能得到补偿, 这样的不均衡、不公平的风险负担也是违背我国法律的公平原则的。

  3.婚约财产纠纷当事人诉讼地位难确定。

  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当事人难确定,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订立婚约不仅仅是欲缔结婚姻关系的两个当事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中国大多数家庭的子女在成年后仍然经济不独立,由父母来负责其结婚的资金支出,包括订立婚约所给付的彩礼、财物都由父母所承担。并且彩礼的交付一般也非男女方当事人出面交接,而是由父母代为操作。而另一方面是在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婚约财产纠纷当事人适格制度的规定缺失,加之亲属法中没有对婚约制度加以规范,造成实务中的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当事人各不相同,既有婚约男女双方作为当事人的,也有男女双方的父母作为当事人的,还有男女双方与其父母同为当事人的。而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裁判实务中不少出现案例二中的情形,经过了一审裁判,已经走入到二审阶段了,上诉人以自己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为由,法院不得以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由于案件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这给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浪费国家司法资源,也延长了原本较简单的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审理时间,无法迅速处理结案,息事宁人。

  4.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代理人的代理权被滥用。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对代理人的委托分为特别授权和一般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代理人可以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事由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益,由当事人自己决定较为稳妥,但是当事人可以基于意思自治授权给代理人。而一般授权下律师只需代为起诉、应诉、申请回避,要求重新鉴定调查或勘验,请求调解,出席法庭审理,发表代理意见,代为签收法律文书,申请执行等程序行为。

  而且在我国实务中律师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对于离婚纠纷案件一般不接受特别授权。这是因为婚姻家庭法业务具有人身属性,当事人感情因素影响较大,在案件诉讼进程中表现常出现前后反复,委托意愿、调解目标经常变化的情况。且离婚案件等婚姻家庭纠纷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由身份关系而产生,比如结婚、离婚、抚养和收养等,很多案件事实及情节皆关系到个人的隐私,代理人并不知其中详情,即便知道也不便于代为。对于离婚案件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正是考虑到离婚案件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给予特殊规制。同样的,婚约财产纠纷中也牵涉到当事人情感上的纠葛、道德上的人身关系的处分,以及涉及到的财产其种类及价值多种多样难确定的情形,又由于当代人们思想意识逐渐开放包容,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等现象大量存在,婚约财产纠纷与离婚案件同样容易涉及到当事人一些生活中或者身体上的隐私,但是实务中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很多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在对代理人进行特别授权之后就不再出面,导致代理人独自出庭应对,在举证质证方面困难重重,还经常遇到一些案例三中的尴尬局面,给庭审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不便。另外在婚约财产纠纷中虽然调解不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但是调解结案是解决纠纷的最好途径,既有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做出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判决。但是如果当事人不到庭就会使得调解程序难以顺利进行。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我国法律应当对代理人的代理权进行明确的限制,在尊重当事人其他方面意思自治的前提下,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得对代理人进行特别授权,即不得由代理人代为出庭应诉,当事人本人一般情况下必须到庭参与审理,从而避免代理人代理权被滥用的现象。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