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措施建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7-29 16:06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以及生态文明等理论基础,结合当前相关政策的实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研究的相关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说明,继而对生态文明、产业结构等相关的理论进行概述,以奠定本文的研究基础.透过生态文明视角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评析.通过测评可以发现,河南省产业结构面临着资源能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绿色技术处于相对滞后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河南省应将生态文明融入产业结构优化中、重视科技发展与创新、创新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资金保障的金融发展体制以 及突出人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等具体政策措施建议,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逐步推进,作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关乎到人民福祉和生活质量.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今后的长远规划,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而服务于建设美丽中国,使生态文明建设提上历史新的高度;2018 年,国家层面组建生态环境部,各地方相继组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局,强化部门职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潜在的形式,直接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总体部署,为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长达 30 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跃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众多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大都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换来的,直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倘若不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同时,国际上的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的经济体量和发展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更高标准发展不可跨越的经济过程,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重新审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适时地做出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现有产业结构.走好以生态文明为演进方向的产业发展之路,使产业结构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特别是河南省,它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河南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口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在守住国家耕地面积红线的同时,经济上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自 2003 年以来一直全国排名第五位,并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如今河南省已经逐步摒弃了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但是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河南省未来经济的绿色发展,不利于开展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此,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河南省现阶段的重要战略目标任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规划.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需要对发展目标进行系统性的改进,按照发展的基本需要,转换发展动力,尤其是在优化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和环境优先.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河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并指明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大型工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态型的产业结构优化是当务之急,也是河南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研究意义

  作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追求经济上的效益,还要谋求生态上的效益,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经济的绿色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生态文明视角探究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文明之间的联系,对产业结构优化内涵进行补充,建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更大程度地理解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是河南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的外在动力,对河南省整体经济转型升级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认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现状,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科 学评价生态文明视角下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实际状况,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建议,为其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探索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在这个仍然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河南省的经济转型提供更多的思路,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在国外相关的研究领域,奥尔多·利奥波德(1948)充分地解释了对土地共同体,他认为人类应该对自然中的每一个成员赋予尊重,这是人与自然的相处原则[1].蕾切尔·卡逊(1962)在杀虫剂相关的研究中,指出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此后出版的着作《寂静的春天》直接揭示了过度使用杀虫剂对环境的危害,逐步引发全世界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2].德内拉·梅多斯等(1972)发表《增长的极限》,认为地球是有限的,为了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人类需要认识到生态范围的极限[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1987 年公布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文件,首次详细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概念,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需要彼此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发展需要,按照未来的发展目标完善发展体系[4].罗伊·莫里森(1995)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他将生态文明理念的定义科学化,认为生态文明将取代工业文明而成为人类下一个文明形态,被看作是"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首次正式提出[5].大卫·格里芬(2007)指出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建立在不被金钱操纵的民主基础之上,用一种全球民主的秩序发展生态文明[6].小约翰·柯布(2009)认为生态文明直接和人类社会的福利相挂钩,人类的生存保障由自然环境的赋予,并进一步指出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人类社会能够得到长远的进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7].阿伦·加尔(2010)认为生态文明从工业文明中诞生并能够超越工业文明,可以继承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中有益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因素而具有多样性[8].弗雷德·马格多夫(2012)提出"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这种系统能够进行自我的调整,维护基本的生态稳定,人类可以以此作为架构来打造今后的生态文明[9].

  从我国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叶谦吉(1987)从我国的生态情况出发,在国内最早提出生态文明的新概念,认为生态文明的主要核心内涵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10].谢光前和王杏玲(1994)从哲学的角度对世界的物质性进行探究,根据对物质和精神两种基本形态的理解,认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和统一的[11].刘湘溶(1999)基于伦理学角度系统研究生态文明,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符合中华文明中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传承[12].潘岳(2006)充分论证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13].张建宇(2007)阐述生态文明是一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高度地进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和谐地统一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中,消除负面效应,实现生态运行,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将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塑造[14].余谋昌(2008)从生态文明和生产方式的特点出发,坚持以循环利用的非线形物质生产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经济领域的生态文明形态是循环经济[15].杜宇和刘俊昌(2009)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评价框架,从自然到人文五个层面建立起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协作关系[16].孟福来(2010)借助文献分析法的方式,分步骤地阐述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主要是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实现的,以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7].张首先(2011)认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并通过教育和媒介的途径来促进公众生态行为的养成[18].孙佑海(2013)指出生态文明中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突出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9].温铁军(2018)对于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性作出阐释,强调这两大战略的历史与现实意义[20].

  (二)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国外相关研究中,罗斯托(1953)认为主导产业会伴随着经济高级化出现相应的发展趋势,它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因此通过正确地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21].赫希曼(1956)根据投入产出理论,从产业之间的联系和相关,内容中,制定产业关联度标准,指出关联性较高的产业之间会产生极大的波及效应,形成的固定关联可以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的结构优化[22].筱原三代平(1957)在罗斯托理论基础上,从日本产业发展的情况出发,提出两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一是"需求收入弹性基准",一是"生产率上升基准",从侧面说明从这两个方面投入大量资源的重要性[23].小岛清(1987)分析"技术共享卡特尔"对企业行为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在完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某些边际产业在本国具有一定优势,可以通过贸易转移和对外投资等途径实现产业转移的目标,从而间接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24].罗斯和埃文斯(2002)通过研究 OECD 成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发现,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了本国的经济增长[25].阿西莫格鲁(2005)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政治气候和产权制度是否优越[26].特雷弗·里夫(2006)在标准的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生产结构和行业形势之间的内在逻辑,指出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很可能是由要素积累驱动的[27].齐沃和丘塔库(2014)从公司的数量、规模和所有权,以实物单位表示的实物生产所遵循的过程、雇员人数、工资等方面探讨罗马尼亚产业结构的分解和重组过程,同时不忽略欧洲产业战略和政策的趋势[28].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