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新儒家学者贺麟的美学观研究-985毕业论文网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19 16:47

摘要

  现代新儒家学者之一贺麟,学界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心学以及其返本开新的文化观中,美学领域一直是其思想研究中的非热点区域。贺麟虽然没有一本专门论述美学的着作,但其美学思想(指广义的美学,并非单指一门学科或狭义的为艺术所定义)始终散见于其各种文章内,闪烁着哲学智慧的光芒。

  通过归纳总结等方法,笔者认为,贺麟先生的美学观可以概括为:美即对洋溢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然的艺术观照;艺术是表现本体界意蕴的审美直观;要从艺术的陶养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也要使道德进于"礼"(即道德艺术化);追求理想人格,创造真善美的价值。

  贺麟从审美的角度融汇中西文化,指出儒学须循着真理化、道德化、艺术化的路径发展。经过创造性的诠释,贺麟给古老的儒家思想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

  留学期间,黑格尔和谢林的美学思想对贺麟的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贺氏的美学观是基于中国传统美学内涵,融合德国古典美学思想,又复归于中国诗教新开展的美学观。同时贺麟也与其他新儒家学者一样提倡人生艺术化,认为生命要富于诗意,要过充满艺术陶养的人生。具体方法为回到自然,在与自然的主客合一中发现人生真理、增强生命的力量。

  本文试图立足于贺麟的文本,梳理并分析其美学观。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介绍了贺麟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第三章中讨论了贺麟对美与艺术概念的阐发,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的看法;第四章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发掘贺麟的美学思想,在"直观"中把握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沟通诗教与礼教、同一道德价值与美学价值;第五章说明贺麟的"理想主义"、人生艺术化的追求始终贯穿于其美学思想,体现了其对传统诗教的"新"构建及对塑造理想人生的追求。

  关键词:贺麟;美学;回归自然;艺术直观

引言

  1. 儒家诗教略论。

  传统诗教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美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诗教的最早提法在《礼记》中这样一段话: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二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说明六艺教化乃以诗教为首,诗教的基本精神乃温柔敦厚,要避免"愚"的偏失,要求"温柔敦厚而不愚".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这一对"诗"的这一评价,给儒家文化带来过重大影响。孔子从总体上认定《诗经》处于审美层面上,反应了各阶级民众的真诚合理的情感愿望。她不遵从某种道德标准,却能表现出无功利性的品质。

  从现代新儒家的角度考察,诗学也可以理解为文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与美学息息相关的学问,它同中国文化转换进程保持着张力,呈现出独有的思想风景。

  新儒家的诗学也显示了 20 世纪中国诗学寻根自立的去向,以及内化外来思想的学术能力。现代新儒家的诗学是一种生成于宏观思想文化进程中的美学。贺麟的美学思想正是在国难危亡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对于儒家诗教的一种返本开新。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很好的展示了中国诗学寻根自立的成果,以及内化外来思想的能力和洞见。

  2. 诗教与贺麟。

  从思想研究的角度来说,贺麟,学界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心学以及其返本开新的文化观中,美学领域一直是其思想研究中的非热点区域。贺麟虽然没有一本专门论述美学的着作,但其美学思想(指广义的美学,并非单指一门学科或狭义的为艺术所定义)始终散见于其各种文章内,闪烁着哲学智慧的光芒。通过归纳总结等方法,笔者认为,贺麟先生的美学观可以概括为:美即对洋溢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然的艺术观照;艺术是表现本体界意蕴的审美直观;要从艺术的陶养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也要使道德进于"礼"(即道德艺术化);追求理想人格,创造真善美的价值。

  贺麟从审美的角度融汇中西文化,指出儒学须循着真理化、道德化、艺术化的路径发展。经过创造性的诠释,贺麟给古老的儒家思想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

  留学期间,黑格尔和谢林的美学思想对贺麟的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贺氏的美学观是基于中国传统美学内涵,融合德国古典美学思想,又复归于中国诗教新开展的美学观。同时贺麟也与其他新儒家学者一样提倡人生艺术化,认为生命要富于诗意,要过充满艺术陶养的人生。具体方法为回到自然,在与自然的主客合一中发现人生真理、增强生命的力量。

  儒家传统中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教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人论道皆依仁。德与仁乃人性,是人生艺术的根本,"未有违于人性而成为艺术者".中国传统人生的修养,就是成就人之人格。对于理想人格的实现,是一种由完善的道德进入艺术境界的过程。

  从孔孟到宋明儒学,都追求大写的"人",把人的生命历程设定为"道德完善"与"美学境界"逐渐合一的过程。现代新儒家亦然,"从艺术活动看人,新儒家主张人生艺术化,迈向天地境界和圣贤人格。"其中贺麟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在"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合一的基础上来说的,他认为"最高的艺术和最高的道德性应当是同一的".贺麟所追求的人生艺术化是自然与人生统一,文化与人生统一,成就道德艺术化的理想人格。

  对于致力于儒家思想新开展的贺麟来说,其学术与着作皆体现了一个受过西方哲学良好学术训练,同时又不失儒家精神,具有浓厚的底蕴和哲学家风范,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他的这一开创性工作对于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或如何实践诗教的新开展仍有现实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贺麟始终站在弘扬儒家思想的立场,对儒家思想新开展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对于西方哲学,更是以开放的胸襟和平等的眼光,将中西文化视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谋求中西哲学的贯通与融会,希望中方文化能吸收纳入西方文化的精髓来发展儒家的文化。

  贺麟认为"西哲东哲,心同理同",他的哲学思想中没有东西地域、文化、精神的隔阂,凡是能激发传统僵化的儒家思想的新思想、新风气,我们都应该纳入学习,凡是有利于去除传统思想中糟粕的文化我们都应该接触学习。在对诗教新开展的一番理论构建之后,自然的,贺麟也在实践方面对诗教的人格实现方面做了阐发,他提倡回归自然的人生观,简言之即是理想人格是在实践中是以统一真善美,统一"美学价值"和"道德价值"为最终归宿的。

  第 1  章 贺麟其人与其学术背景

  贺麟父亲是前清秀才,从小祖父和父亲都对他的学业都十分关心,常教他读《朱子语类》和《传习录》,在浓厚的儒学氛围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贺麟,对宋明理学特别感兴趣。贺麟一生着述宏富,融合中西方文化,建立以逻辑心为本体,以体用合一为宗纲,综合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方法论、价值论、文化论于一炉的思想系统,其学问发扬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与价值,其学说日益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张岱年先生评价贺麟学说是"贺麟先生学贯中西,对于康德、黑格尔哲学及宋明理学研究尤深。在三十年代,贺先生已被称为'黑学'专家".

  贺麟在清华七年,吴宓老师对他的学问生涯发生重要影响,当时他是清华文学院教外国文学和翻译的,吴宓老师的翻译课引起了贺麟的兴趣,并产生了把翻译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的想法。吴宓老师对贺麟的另一重要影响是介绍了艺术与宗教贯通一致,相互为用的思想。在宗教与艺术的关系中,宗教精神为目的,艺术修养为方法;艺术借幻显真,由美生善。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贺麟后来"儒家思想新展开须循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途径迈进"及"从艺术的陶养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的思想。

  1926 年,贺麟赴美留学。对于贺麟来说,在奥柏林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黑格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为他之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贺麟对斯宾诺莎哲学的最深刻认识,是在他 1943 年发表的《斯宾诺莎的生平及其学说大旨》一文。贺麟认为:"要把握黑格尔哲学,非先要研究斯宾诺莎和康德不可,斯宾诺莎和康德是通向黑格尔的两条路线。"在奥柏林,贺麟直接上的是三年级,并用一年半时间就修完了三年的课程。

  1928 年初,贺麟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由于"不满于芝加哥大学偶尔碰见的那种在课上空谈经验的实用主义者",所以在 1928 年下半年贺麟就转往哈佛大学,进一步学习哲学。

  转入哈佛,贺麟参加了霍金开授的哲学研究班,参加听讲了路易斯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课程,参加了怀特海教授开的"自然哲学"课程。并于 1929 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贺麟在哈佛期间写过两篇文章:《道德价值与美学价值》和《自然的目的论》。前者是选修怀特海教授的课程论文,主要介绍了怀特海教授关于道德价值与美学价值的观点。

  在哈佛取得硕士学位后,贺麟本来有机会在哈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由于对黑格尔哲学有着强烈的兴趣,贺麟放弃了在哈佛继续深造的机会,转去黑格尔的故乡德国继续学习,展开了"更真实的学习和掌握黑格尔哲学"的求学经历。

  初到德国,在柏林大学一年内,贺麟学习了迈尔的"哲学史"课程,哈特曼的"历史哲学"课程,课余时间阅读了不少介绍黑格尔生平及学术的德语原版书籍。其中,哈特曼教授的课对贺麟影响深远,哈特曼教授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个天才的直观的整体,是个艺术,有其必然性,但这个必然性的规律与普通的规律不同,因此辩证法不是一般的科学方法,其科教性有限。

  欧美留学这五年,是贺麟孜孜不倦探索西方古典哲学的五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世界,贺麟始终关注如何吸纳西方文化的精髓,为之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之诗教的新开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1931 年 8 月,贺麟回到北京,受聘于北京大学,讲授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黑格尔哲学等课程,并受冯友兰教授邀请在清华讲授哲学概论和斯宾诺莎哲学。贺麟讲课风格是以问题为中心,学贯中西,融汇古今,逻辑性强。贺麟在讲西方哲学课时总会联系到中国的朱熹、王阳明等,再把西方精神汇入中国精神。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