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关于宗教和谐与民族团结形势与政策分析-985毕业论文网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20 11:18
维护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不可忽视宗教文化因素。我们应将社会共享的价值规范、群体意识、共有身份等赋予信徒,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逐步消除宗教文化中的对抗因素,使宗教成为虔诚信仰的催化剂,进而成为信教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纽带。宗教是一把“社会梳子”,能将人口按照信仰重新排序,赋予内部与外部、自己人和他人等不同标签; 宗教也是一面“社会镜子”,借此粉饰自我、消除异己; 宗教还是一个“社会扩音器”,在公共领域发出声音,宣扬特定价值观念。宗教在现代社会中虽有所衰退,但其“梳子”“镜子”“扩音器”的功能仍然存在。将宗教与民族团结的辩证关系作为一条研究线索,可以将国际学术界诸多热点理论链接起来,从中得出有益启示。
  
  对于宗教信仰氛围浓厚的云南少数民族,更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多元宗教的生成演化、宗教促进民族团结的功能路径、宗教引起民族冲突的现实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引导宗教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经验、营造宗教和谐与民族团结局面的对策建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加强宗教与民族团结关系的研究,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与理论升华,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防范民族宗教恶性事件,巩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和谐与民族团结局面。云南作为多民族共聚、多宗教共存的典型地区,其宗教与民族团结关系的研究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民族与宗教团结关系进行专题研究,有助于形成深具发展潜力的学科研究方向,推动民族学、宗教学,乃至政治学、社会学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化,进而推动民族宗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一、宗教促进民族团结的关系维度
  
  马克思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1](501)。宗教并不是民族共同经济利益的代表,但可以间接从经济角度,并直接从民族情感的一致性、民族信仰的融通性、民族政治的建构性、民族社会的嵌入性、民族生活的结合性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对于民族团结具有两面性,如果引导处理不当,会加剧民族冲突甚至导致分裂。有时,宗教过度强化民族内部团结,却在民族之间引起冲突。凡此种种,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宗教与民族关系的研究。
  
  民族团结是宗教在民族社会输出的良性公共产品。宗教与民族在本质上都是特定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彼此团结是共同体存在的根基。这种团结包括以较弱的经济纽带、情感纽带、文化纽带或者政治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弱团结”,也包括以较强的利益粘连、情感互动、文化交织、政治压力凝聚在一起的“强团结”,还包括作为手段促进更高层次、更大人群凝聚的“工具性团结”,也包括作为最终目标、最终结果存在的“价值性团结”.团结具有相对性和辩证性,此时是弱团结,彼时则是强团结; 此时是工具性团结,彼时则是价值性团结。宗教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可在此框架内认识。宗教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在功能上还体现“正负显隐”( 如表1所示) ,即宗教促进民族团结、宗教阻碍民族团结、宗教促进民族团结已经显现、宗教促进民族团结尚未显现四种。从民族角度而言,可分为宗教促进民族内团结与促进民族间团结两种类型。宗教形塑民族团结的过程,即借助宗教信仰的良性内涵不断内化、强化或重构民族认同的过程。宗教促进民族内部团结,其本质是宗教逐渐融入民族文化,形成民族文化符号,培育民族文化性格,提升民族凝聚力。宗教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在本质上是求同存异、彼此尊重、相互谅解、和谐共处的过程。相反,宗教阻碍民族团结甚至造成民族分裂,是在上述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团结具有团结感、团结性、团结力、团结能等内在维度。宗教促进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主要表现在教理教义中的人际和谐思想,从彼此容纳、宽容利他角度,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思想前提; 宗教神话中的民族同源神话,从各民族是一家、各民族友好互助的角度,为民族团结消除了心理隔阂; 宗教仪式、宗教活动、宗教节日中各民族的共同参与,提供了真诚沟通、彼此理解、建立友谊的社会场域,为民族团结营造了真实氛围。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