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西北少数民族土族民生的水平与提升策略-985毕业论文网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20 11:12

摘  要: 西北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民生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但整体而言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 城乡差距明显, 尤其农村更是民生发展的“短板”。调查发现约六成的土族居民对生活持满意态度, 城镇居民的民生满意度高于农村居民。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拓宽民生改善渠道、累积民生提升内力是持续提升西北人口较少民族民生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土族; 民生满意度; 城乡差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只有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满足感, 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小康。当前, 贫困地区中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仍是主体[1]。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地理、历史、生态条件等因素导致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部分地区集空间贫困、资本贫困、能力贫困、信息贫困于一体[2]33, 也成为我国民生发展“短板中的短板”。

  一、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概述

  西北地区 (1) 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 40多个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 其中包括11个人口总数在3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 (见表1) 。除了锡伯族和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以外, 其他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青海和新疆三省区, 约占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的1/2, 包括12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15个人口较少民族乡以及非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聚居村和散居人口。

  从地理环境看, 西北地区地处中国内陆, 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当地群众极易陷入“环境脆弱→贫困→环境退化→贫困”的恶性循环[3]9。以甘肃为例, 全省75个县中有43个生态脆弱县, 其中4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3]12。从文化传统看, 西北地区的宗教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 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在西北人口较少民族中影响较大 (1) 。实证研究表明,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不仅平均受教育程度低, 而且教育不平等现象也较为突出[4]。从生产方式看, 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大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约为50%, 甚至更高[5]39。从区域经济发展看, 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在2000年以后综合发展水平与中东部地区差距越拉越大[6], 人口较少民族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为解决目前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我国政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九大报告提出民生保障建设的目标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7], 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现阶段民生工作的思路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7]。在政策合力作用下, 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补齐短板、加快发展, 与全国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表1 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人口数及地理分布

表1 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人口数及地理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 数据整理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 民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