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农业水利论文:黄河水源地净水厂设计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6-07 15:3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国属于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是区域分布差异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居世界第121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5%。可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地理上,80%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这是由先天的自然条件决定的。中国北方资源型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北方最低人均淡水资源不到南方最低人均淡水资源的10倍,而东部最低人均淡水资源甚至比西方低五六百倍。此外,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随着2016年中国控制出生率国家政策的实施,未来几年中国人口将呈快速增长趋势。届时,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将处于高度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位置。
由于饮用水源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常规净水工艺处理的水难以达到现有的水质标准。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水源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第三,现有净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水源水质恶化的情况下,饮用水出水水质达不到要求,如一些微量有机三卤甲烷,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A区位于黄河中下游,距黄河干流约54公里。一路上,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下游水质不同于黄河干流,呈现季节性变化。一方面,长期贮存后,水体浊度大大降低,尤其是冬季,冬季的特点是典型的低温低浊。另一方面,引黄水库水深一般较浅,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水质更新缓慢。水库及周边地区明渠非点源污染增加了水库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加剧了有机污染。藻类会在高温季节繁殖甚至开花,进一步恶化水库水质,造成富营养化。该地区现有的水厂有常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目前运行中使用的混凝剂主要是常规无机混凝剂。这些化学品类型单一,技术反应薄弱。水源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难以适应引黄水库水污染的特点。产出水质量难以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指标要求。
 
1.2净水技术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处理微污染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预处理、深度处理、强化常规处理工艺。
1.2.1预处理
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前面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处理方法,初步去除水中污染物,同时减轻常规处理过程和后续深度处理过程的负担,提高和改善饮用水水质。预处理方法主要分化学预氧化和生物预氧化。
(1)化学预氧化
化学预氧化是指在给水处理前端投加化学氧化剂的一种预处理方法。通过化学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分解破坏水中污染物的结构,达到分解和转化污染物的作用。常用的化学预氧化技术有预氯化、预臭氧、二氧化氯预氧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
1)预氯化
前加氯曾经是使用最普遍的工艺,用于改善混凝条件、杀藻和改善处理构筑物的卫生条件。虽然氯的投加可以避免沉淀池、滤池表面青苔的滋生,但同时也抑制了对水处理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原本水中少量的NH3-N本可以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通过滤池滤料上的生物膜得以硝化,但因氯的投加而硝化作用消失,反而增加氯的投量。
研究表明,氯的投加在藻类及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投加量过大,易生成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产物,使出水的化学安全性下降,一般不采用。
2)预臭氧
预臭氧技术主要用于去除颜色和气味,去除地下水中铁和锰,并将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溶于水中的臭氧可以经历两个反应。一是污染物直接氧化,选择性明显,反应缓慢。二是利用高浓度诱导的过氧化氢、有机物、腐殖质和羟基自由基的较强氧化作用间接氧化污染物。这种反应更强、更快、氧化能力更强且没有选择性。臭氧不能完全无机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以中间产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臭氧也用于改善絮凝和澄清。预分区工艺占地少,效果稳定,无污泥产生,工艺效果不受季节、气温等因素影响。然而,其缺点是氧化过程可能产生一些有毒的氧化副产物,如三卤甲烷、溴乙酸等。臭氧需要现场制备,运行成本高。即使在发达国家,臭氧仍然是一种昂贵的水处理技术。
 
3)二氧化氯预氧化
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氯预氧化对藻类去除、除臭、除锰、有机物去除、脱色等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饮用水里。以下简要介绍: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藻。二氧化氯除藻机一方面直接杀死藻类,另一方面部分氧化分解藻类使其不稳定,从而减少藻类对后续混凝沉淀过滤过程的影响。二氧化氯除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较低浓度下对藻类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不产生大量有害副产物。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臭。二氧化氯通过氧化来除臭酚类和硫化物。当酸碱度约为7时,苯酚的反应速度快而完全,所有苯酚反应完全。普通生物除臭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投资高。二氧化氯预氧化去除铁和锰。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去除水中以二价还原态与有机物络合的亚铁和锰离子。二氧化氯可以将水中的锰离子和有机物螯合的二价锰离子氧化成二氧化锰,将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并通过混凝沉淀将其从水中去除。一般来说,中性碱度更有利于二价锰离子和铁离子之和的氧化。二氧化氯预氧化去除有机物。
在水中有机物含量低的情况下,二氧化氯预氧化一般不能完全氧化,只能转化有机物,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二氧化氯被预氧化以去除色度。溶解有机物造成的真彩色很难去除。生色有机物以双键和芳香环为特征。二氧化氯通过破坏碳碳双键来去除它的本色。二氧化氯还可以去除无机成色离子,如铁和锰,从而使水脱色。在某些应用中,它也可能遇到二氧化氯可能导致颜色增加的问题。随着二氧化氯用量的增加,氧化出水的色度增加,但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后,色度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原因之一可能是二氧化氯本身的颜色。综上所述,二氧化氯预氧化的主要特点是与有机物反应选择性高,基本不与有机腐殖质发生氯化反应,因此生成的氯仿物质和可吸附的有机卤化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有效控制藻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销毁;一些无机化合物的氧化;脱色和除臭,特别是酚类引起的气味;促进藻类和胶体的不稳定,使絮凝剂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
4)高锰酸钾预氧化
高锰酸钾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将微污染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有机物,因此高锰酸钾对水中难降解、易降解的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高锰酸钾预氧化能显著降低水的诱变活性和氯仿的形成潜力。由于高锰酸钾将水中溶解的铁氧化成易于沉淀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它产生具有大比表面积的中等价态锰物质。这些新的生态物质容易与水中的不稳定胶体结合,形成大而致密的明矾铁复合胶体。水体胶体稳定性的提高是由于大分子天然有机物表面形成有机保护层。然而,高锰酸钾预氧化会破坏有机保护层,有效破坏水体中胶体的稳定性,从而增强混凝剂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促进混凝,进一步降低水体中铁等污染物的含量。
许国仁等人通过生产性实验,研究了高锰酸钾预处理在低温、低浊度、高有机物含量地表水处理中的强化混凝效果。研究表明,高锰酸钾在强化混凝、降低有机物含量、减少氯仿生成等方面比预氯化效果更好。杨洁等通过在曝气生物滤池前后添加不同量的高锰酸钾,研究了高锰酸钾对曝气生物滤池/常规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强化效果,确定了最佳添加点和添加量。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前加入0.8毫克/升高锰酸钾处理效果最佳。氨氮、CODMn、锰和藻类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4%、70.6%、92.5%和95.7%。
(2)生物预氧化
生物预氧化经生物作用来去除常规处理中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在净水常规处理之前增设塔滤、生物转盘、生物滤池与接触氧化等生物处理工艺,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有生物氧化作用,配水系统中供微生物繁殖的有效基质得到降低,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出水水质。作为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生物预处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但其缺点在于处理效果受温度条件影响大,微生物生长和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受到抑制,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所以在低温地区,生物预氧化处理方法会受到季节上的限制;且生物预处理占地面积大。
 
1.2.2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后,采用对应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无法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和膜法深度处理技术这三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深度处理技术。
(1)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机理是利用活性炭微孔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内部发达的细孔结构产生的强吸附能力对水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即活性炭可利用其自身的吸附能力去除色度、水中致癌突变物、总金属离子、病毒和放射性物质、有机物和除臭等。在给水处理中,应用活性炭吸附法的两种方式分别为投加粉末活性炭和采用颗粒活性炭滤池。而且粉末炭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率难以保证,劳动条件较差,且用过的炭回收困难,一般用过后即丢弃。当粉未炭投加量过大时很不经济,许多净水厂用颗粒活性炭逐渐取代投加粉未炭,而粉末炭投加作为应急处理措施。因粉末活性炭巨大比表面积和丰富空隙结构,使其吸附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同时具有力学强度高,且方便再生的优点。但缺点在于,活性炭微孔表面积是活性炭总表面积的90%以上,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与污染物分子量大小有很大关系,但对水中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则具有较差的吸附去除能力;水体中单纯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污染物的效率低,且使用寿命短。张林军等针对徐州某地面水厂水厂水源受污染的情况,采用静态搅拌的实验方法,对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过程中,粉末活性炭种类的选择、投加点和投加量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证明,针对突发性微污染水处理方案,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投资小、见效快、对水中的色度等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王文清等对粉末活性炭在给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粉末活性炭的基本性质华为研究现状,分析了粉末活性炭与其他工艺的联用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车腾腾等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的色、嗅、味和有机物的的去除效果,饮用水处理过程处理效果随不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表明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点选择的研究情况。汤利华探究了源水中有机物和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活性炭种类选择、投加点确定投加量确定和投加过程中的条件控制等问题,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在混凝过程中的使用情况。
(2)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
臭氧—活性炭工艺就是把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吸附二者联合使用的工艺,包括臭氧氧化作用、活性炭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臭氧—活性炭先采用臭氧氧化后利用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过程中又继续氧化,两种工艺组合使用;包括臭氧氧化作用、活性炭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效果,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而大分子有机物大量的存在于水体中,单纯使用活性炭时,炭孔的表面面积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加快了饱和速度,缩短活性炭吸附周期。此外,由于炭床中同时存在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两种作用,与吸附等温线预计的吸附负荷相比,提高了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累积吸附负荷作用。活性炭的工作周期也相对延长,运行费用降低。研究证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方面,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也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任基成等通过研究臭氧活性炭技术对水中CODMn去除效果的实验研究,讨论了工艺参数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二级串联臭氧活性炭技术的工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CODMn的去除效果大大得到了改善。李锋以山西晋南某钢厂“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改造项目”为依托,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对钢厂产生废水中铁锰等金属和其它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果,实验研究表明,该工艺对钢厂废水中Fe2+、Mn2+、CODMn、UV254、油都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在钢厂工业废水处理中推广应用。
(3)膜法深度处理技术
膜法深度处理技术用于给水处理中主要表现在超滤,超滤是一个物理筛分的过程:驱动力为膜两侧的压力差,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当水流过膜表面时,水、小分子和可溶性物质通过,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受到阻止而不能通过,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超滤对水体中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好,而对中、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差,尤其是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差。
 
1.2.3强化常规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大多数净水厂延用的还是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常规水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被处理源水各项污染物水质指标均在常见的范围内;二是指随着饮用水源水的污染程度增大,常规水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现有饮用水水质的出水标准,与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相比,在出水水质能满足的前提下,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则显得更为经济。强化常规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两个方面来实现。强化混凝主要是通过一些措施确定最佳混凝条件,如混凝剂种类、pH、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点等。现有水厂多采用廉价的石英砂作为滤料进行过滤,但石英砂主要通过机械截留作用去除污染物,对水中的悬浮物有好的去除效果,对溶解性有机物和一些重金属离子几乎无去除作用,可通过使用新型滤池、多层滤料代替单层滤料、投加助滤剂和调整滤速的途径来强化过滤。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优点表现在投资省、不多增加构筑物、占地小和运行费用低等,所以,常规处理工艺的强化在水处理工艺强化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1.3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和运行调试,选择出黄河水源地的净水厂方案进行设计,在短期内解决水源污染问题,实现水质达标的短期目标,同时结合水厂的工程实施,通过先进技术的选用,实现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口感改善的长期目标,从而对水厂的改造和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1.4研究内容
以水厂原设计资料为依托,分析水厂现状运行的进水和出水水质情况,结合以往的研究,以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为前提,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的背景,还有有关水污染净水的相关研究资料,第二部分是A区净水厂实施的流程,处理的工艺、构筑物高度集约化布置、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等等,在水厂改造和扩建中,着眼于水质提升的长远目标,采用强化常规处理,增加深度处理的工艺设计方案,工程建成之前主要通过药剂调整实现水质达标。
2.工程概况
A区第二水厂总规模80万m3/d,总面积404亩(1亩≈667m2)。水厂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为20万m3/d,本水厂原水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和黄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一、二级标准。调水工程实施后,陶岔渠首、水库大坝等主要断面化学需氧量有所增加,但仍符合一、二类水质标准。甲段黄河原水水质一般为三级,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甲段黄河原水具有低温、低浊度和有机微污染的特点,沉砂后存在一定的藻类和异味问题。
 
2.1全流程处理工艺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和黄河水的原水水质特点,为满足A区高标准供水系统的要求和人们对优质水质的需求,应对突发性水污染,采用预臭氧接触池+机械混合翻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砂滤池+提升泵房+臭氧接触池+下流式生物活性炭吸附池+超滤膜池的全流程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过程的每个过程单元相互协调工作,但侧重点不同。一方面,预臭氧化用于提高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另一方面,它能促进一些大颗粒有机物絮凝成可通过沉淀和过滤去除的物质,从而有效去除色度、气味、铁、锰和有机物。混凝、沉淀和过滤的常规处理旨在去除水中的浊度。臭氧技术通过氧化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中小分子的中间产物。活性炭表面的生物膜或微生物群落显著提高了活性炭通过生物吸附和氧化降解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超滤膜技术着重于去除水中残留的胶体、悬浮物、细菌、病毒和大分子有机物。将厂区的整个处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氧化、沉淀、砂滤、再氧化、活性炭吸附和膜过滤,最终达到项目设定的优质供水的目标,保证了供水质量的安全,改善了饮用水的口感。
预臭氧辅助絮凝沉淀不仅能去除大部分浊度,还能去除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砂滤一方面降低浊度,去除氨氮,减少后续臭氧用量,保护后续活性炭吸附罐和膜系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本设计采用砂滤出水作为水厂液氯投加及冷却系统的用水,节约了整个工艺过程中产品的用水量。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减少出水有机物总量,减少异味和颜色,改善口感。由于臭氧和活性炭的共同作用,活性炭及其表面生物膜相互配合,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同时,大大减轻了膜过滤器的处理负担,延长了超滤膜池的化学清洗周期。超滤膜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一方面注重去除水中的胶体、悬浮物、细菌、病毒和高分子有机物,以提高出水水质;另一方面,它在控制产出水的浊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即使预处理失败,也能保证产出水稳定达标。同时,项目还可以根据不同原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的要求,实现不同工艺的超越运行:
(1)混凝沉淀+砂滤+中间提升+臭氧活性炭。从图1中可以看出,炭吸附罐的出水水头为0.10米,清洁水箱的进水水位为-0.30米。炭吸附罐的出水可以通过重力流入清洁水箱,实现超滤膜以外的工况。
(2)混凝沉淀+砂滤+超滤。从图1中可以看出,砂滤的出水水头为0.60米,超滤膜罐的进水水位为-0.40米。砂滤的出水可以通过重力流入超滤膜罐,实现臭氧活性炭以外的工况。
(3)混凝沉淀+砂滤。当原水水质良好或后续工艺出现事故情况时,本项目可直接重力将污水从砂滤器流入清水池,实现后续深度处理工艺以外的条件。
 
图1A区第二水厂工艺流程
2.2构筑物高度集约化布置
一方面,A区第二水厂应考虑整个工艺的处理过程,同时避免因处理构筑物过多而分散布置整个厂区。因此,该项目整合了厂区结构,从平面组合和空间叠加两个方面优化了结构密集布局。装置处理单元的预臭氧接触池、混凝沉淀池、v型过滤器、中间提升泵房、v型过滤器反冲洗泵房、臭氧接触池、活性炭吸附池反冲洗间、超滤膜池、清水池和二级泵房集成为5个组合单元,并强调了检查流线。项目的组合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水平沉淀池和清水池上下叠置(见图2)。沉淀池上部为混凝平流沉淀池,下部为叠加沉淀池,可分为两个独立的隔间。折板絮凝池和水平沉淀池共建,有效水深4.15~3.60米,总絮凝时间19.6分钟,上部水平沉淀池停留时间105分钟。
下部为清水池,分为独立的2格,单格总有效容积12265m3,可保证12%的调节容量。
 
图2沉淀池和清水池叠合示意
(2) 超滤膜池和排水池、中和池分为上、中、下3层叠合(见图3)。第一层是超滤膜池,主要包含超滤膜装置;第二层是中和池,用于去除超滤膜维护清洗和回收清洗中的废水。第三层为排水池,主要用于超滤膜日常运行中反冲洗废水的排放。膜罐的进水口采用配水堰,产水采用虹吸方式,产水管连接在膜罐管廊下部的调节水箱上,产水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膜罐内设有液位计,流量调节阀前设有压力表,膜罐下部设有产水主管道,中间设有调节罐和提升水泵。在不久的将来,将安装3台泵,2台供使用,1台供备用,另外3台将长期安装。采用潜水轴流泵,单泵流量4167m3/h,扬程7.5m,功率110千瓦。单向超滤膜池下方叠置有排水池和中和池,中和池和排水池的容积均为1300m3。
 
图33层叠合超滤膜池示意
(3)活性炭吸附池、臭氧发生器间和整个厂区的冲洗水箱进行叠合。活性炭吸附罐设计规模为20万m3/d,分为10个网格。设计空床流速为9.0m/h。活性炭吸附罐设置成两排,两排之间有一个管廊。臭氧发生室和配电室布置在管道廊道的二层。管廊顶部设置两个屋顶水箱,分别用于炭罐和超滤膜罐的反冲洗。屋顶有2个水箱,其中炭池反冲洗水箱容积650m3,水深3m。超滤膜池反冲洗水箱容积为460m3,水深为3m。
(4)V型滤池、反冲洗泵房、中间提升泵房进行平面整合为1个单体。有一个体积为200,000m3/d的垂直过滤器,分为10个网格,排成两排。设计过滤速率为8m/h,强制过滤速率为8.9m/h,过滤层水深为1.2m..辅助泵房包括中间提升泵房、反冲洗泵房和低位分配中心,它们与V型过滤器一起建造。中间提升泵房土建及设备安装规模为20万m3/d,配备3台混流泵,2用1备,单流量为4,583m3/h,提升量为7m,调节池堆放在中间提升泵房下方,有效容积为770m3。反冲洗泵房配有卧式离心泵、鼓风机、空气压缩机和增压泵。
 
2.3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的利用
根据城市净水厂闲置空间大、用电负荷高、24小时连续运行、无需储能的特点,更适合光伏发电,节约水厂用电。根据其他生活净水厂的运行经验,城市净水厂的光伏发电每年可节约高达15%的电费。项目一期将长期由2个10KV电源和3个10KV电源供电。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1.5mW,采用分布式并网发电技术。它是自用的,没有储能系统。光伏并网原则上采用220/380伏低压等级并网,每一个都连接到附近的低压配电中心。配电中心的进线处应设置逆流装置,防止逆流在线。太阳能路灯也用于工厂照明。在第二阶段,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和空地上。为了获得全年最大的太阳辐射量,根据本项目的纬度和软件模拟分析,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电池表面以与地面水平方向成30度的最佳倾角安装。
 
2.4智慧现代化水厂的配置
A区第二水厂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智能现代化水厂。充分利用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紧密符合智能城市建设环境和行业4.0发展趋势,是公司智能供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水厂控制系统的概述基于水厂的实际布局建模。同时,控制模块(Scada、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周界保护等。)被集成到厂区的3d效果图中,使得整个场景栩栩如生,系统一目了然。根据水厂的实际情况,结合Scada数据采集,对Bim进行1:1建模。1:1模拟现场的实时情况,同时结合在线视频监控,远程监控生产情况。自动控制系统分为三层: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信息层:由操作站、工程师站、数据采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大屏幕显示系统等监控操作设备和控制中心局域网组成。控制层:由现场可编程控制器主站、变电站、运行数据采集服务器、工业以太环网交换机、全厂光纤以太环网、控制子网等组成。分散在每个主体结构中。设备层:由现场操作设备、检测仪器、高低压电气柜上的智能单元、附属于特殊工艺设备的智能控制器、现场总线网络组成。
 
2.5景观设计和海绵城市理论相结合
景观设计采用多层植被创造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同时充分结合海绵城市的技术手段,如大型绿地透水铺装、生态沟壑、沉水绿地、景观调节水库、人工湿地等。雨水被回收后,用于喷洒道路和绿化。它体现了海绵理论的六个字政策——“渗透、储存、停滞、净化、利用、排水”,进一步充分体现了水生植物的绿色生态理念。渗透:通过透水砾石铺筑、透水广场铺筑、停车场铺筑和透水木材铺筑,雨水将尽快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可以节约地下水,补充地下水不足,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水厂的小气候储存:结合景观,在厂区综合楼西侧设置雨水储槽,实现蓄水调节和移峰。为了防止水池因长期降雨不足而干涸,从而影响景观效果,水厂超滤膜池的反冲洗水与水池相连,作为水库的补给水源(见图9)。停滞:通过微地形调整,雨水可以慢慢收集到一个地方,时间可以用于空间。通过“停滞”,径流形成的峰值可以被延迟。项目具体设计形式为生态滞留池和人工湿地。网: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它可以净化水质。本项目通过在水库岸边和水中设置叠水沉淀池、潜流+表面流湿地、出水和沉水植物来净化雨水。用途:雨水储罐中的水可用于厂区道路清洁和绿化。排水:如果雨水量较大,雨水储槽有溢流措施,直接与厂区雨水排水系统相连。
3结语
为了匹配A区建设发展的高标准,实现建设的高标准和发展的高目标,将A区第二水厂建设成为新型现代化水厂。该工程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全流程的净水处理工艺保证水质的安全。(2)采用高度集约化的布置保证厂区总平面整齐大气。(3)采用光伏发电清洁能源节约水厂电耗。(4)充分运用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该水厂打造成为智慧现代化水厂。(5)将厂区的景观设计利用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6大要素充分进行融合,打造花园式海绵水厂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